一、孟子为什么被称为“亚圣”?
①
孟子之所以被称为“亚圣”,是因为在儒家,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道“圣人”,作为祖师爷,孟子作为儒家门徒就算学识和成就相当也无法平起平坐,所以只能是圣人之下的“亚圣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②
孟子名辆,是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890年,死于公元前305年。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第三传学生。
孟子生活的时代,封建制度已在各国得到确立,孟子属于从贵族阶级转化过来的地主阶级的改良派,所以,他既有旧的保守思想,也有新的改良思想。他对商鞅等人的变法活动不满意,对劳动人民的反抗也表示反对。他的一套学说,使自孔子以来的儒家学说,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孟子为了推行他的主张,也是从教育入手,广收门徒,经常带着数十辆车,数百个学生到处奔走,到齐国、宋国、鲁国、魏国等,但收获不大,他那套主张没有被采用。晚年时,他回到家乡,著书立说。
孟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是“仁政”。
什么是“仁政”呢?“仁政”是从孔子的“仁”发展来的。
它从稳定统治者的地位出发,认为君主必须实行“仁政”,与老百姓同忧、同乐、同好,应该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反对以强欺弱,对残暴的战争深恶痛绝。
他十分憎恨暴君,认为对不行“仁政”的暴君,人民有权诛杀,像周武王杀商纣王,不是杀国君,而是杀独夫。
这种仁政的主张,表达了孟子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希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应该肯定的。
孟子“仁政”思想中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这里的“民”是指“臣”,但是把“民”放到封建君主之上,这在当时是十分不简单的。
他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国君待臣下像兄弟,那么臣下对国君就会忠心耿耿;国君对臣下像狗和马一样不尊重,那么臣下对国君就会像过路人一样冷淡;国君若把臣下看作轻贱的东西,那么臣下待国君就会像仇人一样。
所以,他认为,向商纣那样的暴君应该杀掉。
但他又认为,国君应该坏到像商纣那样,才能由臣民们讨伐,但一般老百姓是不能起来造反的,这表现他的“民贵君轻”思想的局限与落后的一面。
但是,孟子的这一思想,为历史上许多对社会不满、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所利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孟子“仁政”理论有一个基础,是他所宣扬的“性善论”。
他认为,人生下来本性是善的,也就是说善是天生的。
为什么后来人们又做了坏事呢?那是由于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而后天出现的。
为了使人们的“善”得到发扬光大,孟子主张要做到对外界一切事物都不动心,没有任何欲念,这样就能保持为善的“浩然之气”。
这种思想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他认为劳动者的心也是善的,只要培养这种善心,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尧舜,这就等于否定了贵族与庶民之间的界限,有进步意义。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对后世影响很大,后世一向把他看成是儒家的正统继承人,所以他被尊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大圣人,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极力推崇。
③
其实,孟子被称为亚圣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孟子在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特别是孔子的仁的学说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如果儒家学说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孔子就是那个为儒家学说打好地基的人,而孟子则是把这个高楼大厦建立起来的人,像孟子以后的儒家,荀子,是把这座高楼大厦进行了内部装修的人。
而在荀子之后的儒家哲学家们,西汉的董仲舒,唐朝的韩愈,北宋的周敦颐、张载、二程和朱熹,明清时代的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等人,不过是把这座高楼大厦的内部装饰,进行了一些翻新和改造而已。
孟子能成为儒家的亚圣,其实孟子本人可能都想不到。
因为孟子怀有继承孔子学说的梦想,怀有成为孔子那样的圣人的梦想,一生也在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生也在开馆办学,传播儒家学说。
但是孟子在生前,理想破灭,梦想难以实现,没有人在乎他,即使有一些国家,像魏国、齐国和滕国的国君,一度很重视他,但从来也没有人愿意接受并实施他的仁政主张和王道理想。
也就是说,孟子的生前是特别失败的,特别凄凉的。
孟子能最终成为亚圣,首先要大力感谢唐朝儒家大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愈很推崇孟子,专门写了一篇《原道》的文章,把孟子列为孔子的当然继承人,说他是在先秦儒家中唯一有资格继承儒家的道统的人。
自此以后,孟子的地位开始上升,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宋朝的理学的兴起,作为对理学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孟子逐步走向前台。
这个要感谢王安石。
王安石就是孟子的粉丝,他利用自己变法的权力,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
此后,在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
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元朝人虽然野蛮,但对汉族的儒家文化也是很推崇的,孟子在元朝至顺元年(1330),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于是,《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之一了。
那么,孟子为什么就被选中做了孔子之后儒家学说的唯一继承人?
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他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亚圣这个称号,会给孟子,而不是其他思想家?比如曾子、子贡那样的学生?
第一,孟子的成才之路和孔子相似。孔子热爱学习,后来办学,再到后来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建设一个以仁爱为本的大同世界。孟子也是如此,孟子学成之后,带领大批弟子游说诸侯,希望能在孔子的仁爱的学说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用仁政治理国家,一个王道理想的世界。
第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并创造性地把孔子的伦理学思想,发展成为政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第三,孟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性善论,并进行系统性论证的思想家,这个性善论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
第四,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身养性的道德原则。比如仁、义、礼、智。比如反求诸己、培养浩然之气等。
第五,孟子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十分大胆并且具有革命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④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十分浓厚的家国情怀,尤其是儒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已经完全置于中国人的家庭理念之中。彰显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从西汉时期开始《孟子》里面的思想著作地位就开始显现,汉文帝曾把孟子立于学官,设置博士。唐代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韩愈更是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到了北宋初年,孟子的书就列为国子监的教材。宋仁宗时期还把它列为“经”,这也是《孟子》这本著作被列为经书的开始。
孟子的“民贵君轻”“性善论”及“五常之道”的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熠熠生辉。
北宋神宗年间,《孟子》首次被纳入科举考试的范畴,开始显现它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还有宋神宗追封孟子为“邹国公”的佳话,这也是孟子第一次有了“公”的爵位。
在此后的四五十年间,孟庙经历了三次扩建和两次搬迁后,基本就定型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孟庙。
在元至顺二年颁布的一道圣旨中,元文宗称之孟子为“百世之师”并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从此“亚圣”就成了孟子的专属称号。正是由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使中国的儒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用“亚圣”来称呼孟子是实至名归,也是历史的必然。
⑤
我个人的思考是从政治观的角度去分析,孔子的政治观实质上都是一些大原则,我们没有看到他对具体政治框架的描述,最详细的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正名原则。
他对亲亲之仁更多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作为政治原则必须考虑现实性,虽然说墨子兼爱确实没问题,问题是基本不现实。
但是他对宗法等级制实质上是持扬弃的态度。
没看到他对等级制有什么否认,但是对血缘宗法做出了损益,进入了尚贤的原则——实质上已经在否定血缘宗法制。
孟子同样继承并发扬了孔子尚贤的思想,并且明确的提出了仁政这样的政治思想。
从思想高度上,两个人看似是差不离的,但是在如何实行这样民本思想中,高下就出来了。
孔子认为正名和礼最重要,但是其具体内容只是指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大原则,没有涉及具体内容。
而与之对比的是孟子则对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但是就无疑的受到了时代的局限。他的政治思想就如同教材解释的一般,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制民之产,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守旧派的思想。
这种思想已经被历史抛弃了,韩非对这种幻想中的制度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古代地广人稀,现在一家子本来就那么多地盘,三代之后24个人,地盘怎么可能够分?诸侯君主那里有那么多地方给增长的人口分配土地?——显然孟子没有看到现实中这个巨大的矛盾。
这是在政治观层面的区别…当然可能有人认为,说大话不是只有孔子一个人会。但是我想说的是,慎重的不说话比说错话的水平应该高一线吧?
真正的高手不应该犯低级错误。
孔子在政治思想上不乱说话最起码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慎重。
比起子思那样嘴巴一张,圣人就变得跟天地站到同一个高度要和谐得多吧?——个人毫不掩饰对中庸至诚之道的鄙视!
说得那么叼,牛逼保我中国大地3年风调雨顺?那位大圣人敢放这种狠话?当然扯远了,顺便也是对孟子把尽心知性知天抬得太高的一种吐槽…
⑥
孟子,师从孔子弟子门下,是战国中期的儒学大师。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守旧思想,推崇复古,反对变法,主张维护阶级等级秩序。
他还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等儒学思想观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后世人尊称孟子为“亚圣”,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呢?
孟子,字子舆,邹人。是鲁孟孙氏之后。他的老师是孔子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学通了孔子的学说加以传播。他先是到齐威王面前游说,威王不用他,转到梁国,梁惠王认为这种迂曲高远的见解不合实际,也没有用他。
因为,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正是各国争相利用法家人才富国强兵,征战吞并的战乱时代。
各国都把增加军事实力,武力称霸提到最高地位。
秦用商鞅,国家富庶;楚、魏启用吴起,战胜弱敌;齐用孙子、田忌,国势强盛。
而孟子主张尊崇远古舜尧时代和夏商周三代的仁政德治来管理国家,缺乏现实作用,自然不被诸侯采纳。
孟子晚年退回邹国,教授门徒,作成《孟子》一书。
孟子在书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承袭孔子思想,反对变法,非议耕战,主张“遵先王”、维护世官世禄和“劳心者治人”的等级秩序。
他又提出了旨在缓和阶级矛盾的“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为推行“仁政,”他甚至主张把君位让给“贤人”,即“尚贤”学说。
孟子呼吁“制民恒产”,不误农时,省刑轻赋。
他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良知。
孟子是继孔子“仁爱、礼治”之后,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第二个伟人,他和孔子的主张被尊称为“孔孟之道”,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利用的精神武器,统治人们思想几千年。
【孟子是何时被尊为“亚圣”的呢??许多人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术”便是孔孟之道,从那时起孟子被尊崇。事实并非如此,汉时孔子并未被尊为“圣”,周公才是儒教教主,孔子只是传播周礼的传教师罢了。
唐初,周公仍是“先圣”,孔子屈居“先师”之位。在唐国立太学举行祭祀先儒仪式时,孔子侧座,至于孟子,连陪祭的资格也没有,跟尊号搭不上关系。唐太宗弑兄逼父登上皇位后,下令把周公庙迁出太学,把孔子升为“先圣”,孔子大弟子颜回荣升“先师”。唐玄宗时,把颜回尊称“亚圣”。
“安史之乱”后,礼部侍郎杨绾,上疏唐代宗要求把《孟子》、《论语》、《孝经》同列为科法考试之书。数十年后,韩愈著《原道》,述说中国“道统”自尧舜始,经夏商周,孔子传孟轲,孟子死后就传不下去了。由于韩愈的名人效应,人们对《孟子》引起重视。
晚唐之后,孟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到了宋朝尊孟思潮愈演愈烈。明世家宗相张璁提出由孟子代替颜回,承袭“亚圣”的称号。
清朝建立后,大力弘扬“孔孟之道”。乾隆九年,孟子被封为“亚圣”,颜回封“复圣”,曾参为“宗圣”,子思为“述圣”,孟子的地位被确定,孔孟思想与孔孟排名相统一。
也有后世学者认为孟子的“亚圣”称号,最早可追至东汉。东汉学者赵岐就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元文宗时,御制圣旨碑,用蒙、汉文字刻录着:“孟子百世师也,可加封邹国亚圣公。”
《明史》也记载,嘉靖帝命礼部与翰林研讨,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取代颜回,被尊为“亚圣”的原因是什么呢?
颜回是孔子亲传大弟子,德才兼备,颇得孔子赏识。可惜,颜回三十二岁早逝,留给世人的仅是与孔子的对话,没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未著书立说。后人尊崇颜回,主要原因是尊崇他的老师孔子。而孟子虽处在儒家思想衰微期,却能坚持倡导儒学,大力宣传周孔之道,并著书传世,为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做出巨大贡献。
《孟子》一书,五代时已列为经书典籍,宋元以来为科举必考之书。《孟子》和《论语》并列齐名,因此尊孟子为“亚圣”才是名副其实。
⑦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二、孟子,人称"亚圣:那"圣人"又是谁?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亦称为后圣
三、孟子亚圣是什么意思?
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孔子是圣人 而之后的孟子也是儒家的因此被称为亚圣
亚圣
(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英文名称:Mencius)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
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四、亚圣实力?
在我们国家神话体系里面,除了天道,就是以身合道的鸿钧老祖最强,都超越了圣人级别,但是他们事件不可见,而在神话故事里面能见到的最高级别就是圣人,天地有固定的6位圣人,不死不灭,天地同寿,是最高的战力,在圣人之下还有亚圣和准圣,都比大罗金仙,混元玄仙厉害,尤其是亚圣,仅次于圣人,镇元子大仙就是这个级别,分分钟拿下孙悟空,可见其实力有多厉害。
五、亚圣是什么圣?
是儒圣。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被称为孔圣人。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六、亚圣指孟子那至圣指的是谁?
至圣指的是被敬尊奉称为盘谷睡狮卧龙威虎的东方至圣、紫微巨星与盘踞涡旋在永寿镇龙寺领空的天擎云龙的忠古钟。
至圣指的是:至圣说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至圣”这个称号是孟子第一个用来赞许,尊称孔子的。
至圣的“至”字有最高的,顶端的,完美的,不可逾越的意思。至圣,简单来说,就是最高的圣人的意思。因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世间的影响太大,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等等。
另外,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至圣”孔子及其经典语录体《论语》地位之崇高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其中所渗透的人本思想使得《论语》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接人待物、一言一行,更折射出深邃的新闻传播观念。
至圣指的是儒家的孔子。
儒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和孟子都是被人熟知的儒家代表人物,其中孟子被称为“亚圣”,而在孟子之前的孔子则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
七、亚圣是什么的意思呢?
亚圣一般指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
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谓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
2、指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的人。
3、指某一技艺仅次于前代圣手的人。
4、对孟子的尊称。
5、对东汉张昶的美称。
6、对东汉张机的敬称。
谓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 孟子 ﹞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指某一技艺仅次于前代圣手的人。 唐 张怀瓘 《书断》:“﹝ 张昶 ﹞尤善章草,书类 伯英 ,时人谓之亚圣。
特指 孟子 。 元 文宗 时,封 孟轲 为 邹国亚圣公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