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这些诗句承载着岭南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今,千帆过尽,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化馆、南越王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仍保留着属于岭南的文化瑰宝。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寻南国文化,品岭南风韵,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暑假期间,广东省迎来旅游高峰。据OTA相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广东暑期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165%,目的地为广州的暑期订单量同比增长154%。
【资料图】
7月4日起,“活力广东时尚湾区——心动目的地”宣传活动正式展开。针对暑期旅游目标人群,广东文旅厅推出“粤港澳心动线路”,邀请游客“食”粤菜“叹”非遗,畅玩湾区胜地。其中推出的以“人文历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路线中包含了广州南越王博物院、中山纪念堂、辛亥革命纪念馆、花城广场等文化历史场馆。游客可以在游玩中领略南国文史风采,感受岭南文化之美。
近年来,挖掘岭南文化,协同旅游发展,成为广东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罗秋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广东拥有远近闻名的岭南文化,要将宏大叙事和微小叙事结合起来,就岭南文化打造特色IP。通过联动打造特色旅游业。
岭南文化之旅
广东暑期迎来旅游热潮,而在旅游目的地方面,文化类场馆成为了热门景区。据广州市博物馆数据显示,自7月起,广州博物馆迎来暑期出游的第一波热潮,此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进馆观众人数与去年同比增长146%。为持续推进岭南文旅发展,各大文化单位也相继推出了极具特色的游玩活动和文旅产品。
广州博物馆不仅在暑期延长了开放时间,还不定期推出了特色“夜间游”,为观众提供不同时段探馆体验。此外市博还开展了手工体验、红色研学、剧本杀、古建探秘等多个主题文旅产品,为游客提供优质文化体验。
广东省博物馆则全新推出粤博寻宝记——博物馆亲子特色导赏活动,邀请亲子家庭共同参加,欣赏精选文物,参与有趣互动,了解博物馆,掌握博物馆参观技能,度过愉快的亲子时光。博物馆亲子特色导赏涵盖馆内五大常设展览,分为历史、自然、艺术三大主题,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带着一家三口前来广东省博物馆游玩的杨先生(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省博给我们展示了广府本土的历史文化,另外还有艺术自然资源的介绍,非常适合带着小孩子来参观,就是需要提前预约,平时就很多小朋友来,暑期更是热门,遛娃在博物馆凉爽又轻松。”
有着深厚历史内涵的南越王博物馆也在暑期开设了新展区。7月3日,南越王博物馆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展览自筹划至今历时一年多,汇集了国内十二家文博单位的四百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文物为首次展出。南越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一个海丝主题展览,也是一个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成果展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考古发现及研究对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广西来观展游客赵小姐(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南越王博物馆有很厚重的历史感。展会中有很多黄金、瓷器、铁器,从这些历史文物中,能够感受到两宋期间船舶业的发达,也能够感受到‘南船1号’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展现当代岭南精神的文艺作品同样备受期待。7月19日,第五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在广州市文化馆正式开幕,此次活动以“美好湾区-时代画章”为主题,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中青年艺术家的创新理念,弘扬当代优秀岭南文化。广东画院院长林蓝指出,文化艺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那么文艺就是时代的前进号角。希望广东岭南美术大展能不断延续下去,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创新发展,引领粤港澳精神文化建设,书写粤港澳现代美术新篇章。
塑造文化品牌
广东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广东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强省。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全省博物馆数量达400家。
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广东省积极打造岭南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联动聚合是打造优质文化品牌的重要方式之一。罗秋菊表示,“本地人虽然知道一些岭南文化,但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也不一定会去挖掘,这就是文化的散落。而‘广东省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省文学馆三馆合一’, 就将散落的东西合在了一起。”
三馆合一项目承载着岭南文化底蕴,将散落的文化碎片整合在一起。博物馆、美术馆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广东参考世界知名城市文化中心的建设案例,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建设出与自身经济地位相匹配、彰显文化强省特色的文化大馆。新馆将向游客展现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
挖掘文化内涵,创作优质文创产品,打造独特的文化IP成为各大文化馆的发展方向。罗秋菊表示,未来十年,广州还是需要涌现出更多有品质、有品位,具有引领性的行业IP。从供给方面,以岭南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景点通过创新性传承,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抓住年轻人对国潮的时尚化表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产品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文化创新带来的高质量文创产品。
近些年,广东省博物馆积极推进文创开发工作,年均研发文创产品一百余款,产品涵盖联名信用卡、冻干咖啡、化妆品和文具等,线上线下市场均取得良好反响。广东省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王小迎表示,“每举办一个展我们都会配合展览开发文创系列产品,让文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服务人民群众。近年来,为馆藏文物及临时展览开发了20个系列的文创产品。”
而为纪念中国水上考古发展,广东省博物馆新推出了“南海1号”水下考古盲盒,最大限度还原水下考古神秘色彩。主办方希望能通过盲盒引起消费者对当时水下考古整体打捞技术的兴趣,进而又更加深入了解考古文化。
文创产品的开发将历史文化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旅体验升级
基层文化场馆的运营情况与游客文化旅游体验感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博物馆管理运营水平,促进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推动广东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策划和指导下,由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广东省博物馆共同组织实施“粤博越有才”博物馆人才培训项目,面向全省文博从业者开展业务培训。
“博物馆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博物馆的业务管理,是在遵循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化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能力,强调博物馆教育是在站立和行进中开展的,并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曾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的知名考古学者龚良表示,“博物馆应当既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又成为公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既具有公益属性、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伴有经济属性、有巨大的旅游贡献度。”
为提高游客体验感,广东省博物馆不断推进场馆智慧化、数字化建设。通过“展览+演艺”打造沉浸式观展,“文旅+科技”打造交互式观展体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信息中心主任黄青松表示,“如今,参观者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乐意从影像和互动中收集信息,所以我们想到利用数字交互手段打造沉浸式展览空间。用室内定位、5G、AR/VR、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手段,把文字图片无法传递的内容综合地呈现出来,帮助观众深入理解展览,也是对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替的今天,文化展品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成为行业工作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表示,“通过数字化手段赋予文物新生,使其不再是静态的、孤独的,而是活灵活现地诉说着日月更迭、沧海桑田,传达着这片红色热土的深厚文化和人文情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