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农民画稚拙夸张色彩浓郁,宝山杨行吹塑版画色彩丰润肌理效果独特,松江丝网版画色层重影多变,长宁的月份牌年画复古与时尚结合,青浦水印版画意蕴独具东方审美特色,嘉定竹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江南民间民俗风情跃然墙上,今天,第22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奉贤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艺文空间举行。
画展采取上海地区征稿和苏浙皖邀请参展的方式,经过各级评选,共计154件作品参展。展览分为三个板块:“看上海”描绘上海都市风情的作品,“共江南”呈现长三角各地文化作品,“绘华章”从日常生活、重大事件等方面描绘市民的美好现代生活。
传统海派民间民俗艺术
(资料图片)
对传统海派民间民俗艺术的关注,是“江南之春”始终如一的定位。市群艺馆项目负责人陈迪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之春”美术展在不断地融合与拓展,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进来,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推开红漆木门,装饰着灶花的灶台上,摆放着蒸笼、锅,上面还“吊着”竹篮和酒,下面则是各色暖瓶和小木凳,丰富的色彩、细腻的勾划,营造出浓浓的生活气息。一等奖获得者金山文化馆文化干部刘静静的作品《灶台间》用丙烯等材料,通过新的艺术语言对农民画进行了创作,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式都让人耳目一新。
乔晓燕的国画作品《鳞萃比栉》是以传统绘画的以线赋形、骨法用笔为基调,将大量的城市建筑有序排叠而成的一幅满构图作品。马婕的《花灯锦绣绕曲桥》则用农民画的手法记录下豫园九曲桥上游玩赏灯的市民游客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长三角区域联动
此次展览专门为苏浙皖长三角地区开辟了一个板块——“共江南”,展示苏浙皖三地既有、与上海相同的江南特色。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董王村一带的传统高跷表演形式,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之一。作者孙一苇的农民画用水粉颜料,以稍微夸张变形的形象、鲜明的色彩,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亲和自然,大朴不雕,画出了农民的纯朴人格与心灵。画中董王村村民用高跷这种传统舞蹈,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爱和祝福,在场观众手持手机纷纷留下精彩的瞬间。
特殊群体展风采
三等奖获得者许峰的黑白版画《城市骑手》,截取了外卖小哥的日常典型片断;优秀奖获得者唐春辉的版画《江南土布之二》通过版画拓印的方式,用布艺抽象元素、组画的形式把布的纹理呈现出来。令评委惊讶的是,这两位由奉贤黑白版画创作活动示范点选送的作者都是听力和语言障碍者。
艺术的交流超越语言。“我们始终秉承着超越语言障碍的理念。部分听力和语言障碍的学员和常人学员保持无障碍共同学习、创作和交流。”奉贤黑白版画创作活动示范点负责人瞿军介绍,而他本人也是一位听力和语言障碍者。他们从2016年开始培养和打造核心版画团队,邀请不同的老师来分享各类不同的艺术样式,如今,大部分学员都由零基础不断学习进步到形成各自的艺术语言。他们不断进步,逐渐在全国级、市级美术展览中展露锋芒。
上海美协秘书长、评委丁设期待更多人参与进来,关注和挖掘上海本土文化,将本土文化结合当下创作,共同实践和探索更好地用艺术语言进行全国以及全球传播。
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