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闭塞,没有特色资源,村集体经济基本无收入……曾经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永川区仙龙镇大石坝村,一度找不到发展出路。但该村通过党建引领,不断优化土地、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了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立合作社促增收、发展农旅融合产业“三级跳”。近年来,大石坝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村民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相关资料图)
7月26日,记者在仙龙镇大石坝村公路边,见到正在整修房屋的村民小刘。“你看这个山坡上的李树、桃树都是城里人认养的。城里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浇水、施肥、看花、采摘,我准备把家里的房子改成农家乐,自己就在家做点小生意。”小刘兴奋地说。
大石坝村的蝶变,源于重庆市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重庆市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实施。“党的十九大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冲锋号,我们通过召开恳谈会、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会等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了党建引领,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大石坝村党支部书记艾明伟说。
党建引领,让发展有了“新动能”
走进大石坝村,一条条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农家房屋整齐排列,一片片特色果园绿意盎然……目之所及,是一幅“村美、人和、产业兴”的生动画面。
说起村里的“蝶变”,村民们无不对村“两委”干部竖起大拇指。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为了甩掉“空壳村”帽子,实现产业强村,村民共同致富目标,2017年以来,大石坝村“两委”便不断思索发展出路。
工作怎么干?怎么算干得好?村级财务管理、民主议事等规范化制度的出台,赢得了村民的心。制度建立了,该村“两委”干部干事思路清晰了、干劲足了。村党支部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商议研究,形成了以村“两委”干部、村里能人等带头发展村集体经济队伍,引领形成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盘活闲置资产,让“沉睡”资产用起来
在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橡胶制品。“龙总,最近生意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村里协调的尽管说!”每个月,艾明伟与村里其他干部都会定期走访辖区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盼。
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大石坝村引进的第一家企业。2017年大石坝村经过竞争比选,获得重庆市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为了用好这笔资金,大石坝村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建设1000平方米的标准生产厂房,确保试点资金保值增值。
在标准生产厂房建设中,大石坝村“两委”一直在多方寻找好的业主。正当选企困难时,艾明伟得知一名广州业主想将工厂迁回内地发展的消息。闻讯后,他主动联系了这位潜在业主。在得知该企业环保达标、项目符合村里的引进要求后,艾明伟立马与这位潜在业主取得联系,并迅速反馈答复潜在业主提出的要求。经过多次沟通后,该业主将广州的工厂迁到了大石坝村,并成立了重庆市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每年以7万元的租金租赁该厂房。
2018年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遇到了生产所剩边角料、废料运回其他城市加工成本高难题。为此,艾明伟带领班子人员给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做思想工作,希望能将其合作企业引入本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实地考察后,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合作企业一直因当地交通不便、闲置房屋破烂而犹豫不决。为了成功引进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大石坝村“两委”将闲置多年的原棠坪小学教学楼进行了修缮,并修通了一条从盛朱路到原棠坪小学的公路。重庆龙兴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因村里办事效率高,当即决定将加工企业搬迁到大石坝村,并成立了重庆市力盟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以年租金4万元租下闲置的原棠坪小学教学楼。
引进企业、申请农用地转批手续……最终,一个个企业落户到了大石坝村,该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了30万元以上,不仅为村里的发展积聚了力量,也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有保障。
农旅融合发展,让产业经济活起来
7月上旬,在大石坝村数十亩果林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李子树伫立其中,蜂糖李绿油油地挂满枝头,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在林间采摘蜂糖李。“我们这些李树都被游客认领了,不论树上的李子多少都是认领人的。”该果园负责人罗声熊说,通过认领果树的方式,不仅打开了销路,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村里还建立了人工湖、农家乐、浮桥、民宿、儿童水上乐园等,未来会有更多的游客来玩。
其实,这里原是一片撂荒地,杂草比人还高。大石坝村“两委”通过引进业主的方式,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长”出了一片绿意葱茏的李子树、桃子树等,并成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样板之一。
除了引进业主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外,大石坝村“两委”还组织成立了重庆市舜燚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罗家声柑橘种植股份合作社等,让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种植柑橘、有机蔬菜、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同时,成立了博雅农村综合服务社有限公司,股份由大石坝村集体、仙龙镇供销社、村支“两委”干部、常住农户1309户(入社率99%)等组成,主要涉及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农村电商(含快递)等业务,服务覆盖全村。
特色产业红红火火,大石坝村6年时间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蝶变”。这个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现在的“实业村”。村民腰包渐鼓,共享产业振兴的硕果。艾明伟称,股份合作社不仅打破了各户间的界限,还促成了“联产联业、联股连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这一模式不仅让村民可以坐在家里就能分红外,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而综合服务社2020年就实现了销售收入860多万元,利润达30多万元。
(永川区仙龙镇供图)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