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 >

【原】王翥:力劝林龙江复事举业的儒学教谕 世界短讯

王翥,字九逵,号武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即今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人。少游王阳明之门,尝与邹守益、罗洪先讲学于青原白鹤。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授莆田县儒学教谕。好讲学,病逝于莆田,学者私谥其为“贞穆先生”。著有《武阳遗稿》。


(相关资料图)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天,王翥与同乡好友胡直(字正甫,号庐山,学者称庐山先生)一起搭船进京赶考,途中日夜论学。当船行到彭蠡境内时,恰好风涛夜作,船只不能泊岸,险象环生,多次有倾覆之危。同船之人,莫不担惊受怕,呼嚎达旦。可是,胡直却很放得开,依然叫人酒食,大块朵颐,吃饱就睡。第二天,江风稍定,胡直才醒转过来。同船的人都骂胡直太过大意了,但他仍然不以为意。其时,王翥也是心事重重,至京就放弃会试考试,直接就业,获选为莆田县教谕。

翌年春,朝廷会试揭榜,林龙江的兄长林兆金登进士第,而胡直意外落榜。其时,王翥已到莆田县教谕任上,得知消息,既替胡直惋惜,又对莆田县多中一位进士感到高兴。也就是这个时候,王翥知道林龙江弃儒学道的大名,遂与其相互切磋学问,谈论心圣之学,甚是投机。不过,王翥建议林龙江复事举业,则遭到断然拒绝,心中难免有些愤愤不平。其间,同为吉安府的老乡朱衡到兴化督学,遇到王翥,知其热衷讲学,就要求莆田县在凤山、梅峰、水南、涵江等地开设讲堂,用其专长。当王翥在莆田境内各个讲堂开讲时,听课学习者经常会达到数百人,蔚为壮观。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林龙江因悟道有得,且已正式收徒一年有余,颇以道学自负,遂厌弃学籍,无意仕进。有一天,林龙江跑到福建督学衙门请求免除学籍,但时任督学朱衡爱惜林龙江的才华,竟出言挽留。怎奈林龙江请求削除学籍的决心已下,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以至于他公然在督学衙门前焚毁衣巾,野服而归。幸而兴化知府董士弘为他说情,这才让朱衡放过林龙江唐突之罪。第二年,朱衡特意嘱咐莆田县教谕王翥,要求林龙江复出讲学并作古文,结果林龙江断然拒绝,坚决不肯就范,并作《答掌教王武阳先生》书信一封以明心迹。该封书信原文如下:

答掌教王武阳先生

君子之在天下也,穷达虽殊,而各致有用,何也?达则正己以率物,用于时也;穷则修道以淑人,用于后也。若道未修而志于达,是希世之士也,为名而已矣!道已修而志在于穷,是避世之士也,为高而已矣!兆恩岂不知孔孟复生,于时亦由科举而进第,以身有未修,道有未至也。然不遇而死者,君子之常也。不知不愠者,君子之心也。

兆恩少年时,孟浪以靡岁月,悔已无及矣!及今壮年,若不知从事于圣贤之道,而徒希求进取,至于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故君子宁身之不达,毋宁道之不修也。《易》曰:“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今敢不及时策励,而至于无闻而后悔也。若夫穷通得丧,有命存焉。兆恩惟顺其常尔,他何计哉?

去岁以诸生召,今岁以能古文名召。若以兆恩为不肖欤,召之奚为?若以兆恩为贤欤,贤者亦岂专在于文词间邪?兆恩不能文,即能文,不过一小技尔。前数年颇有此僻,乃今稍知觉悟,而一念重内轻外之诚,愿为天地间一不识字村汉足矣!苟以外为重,而以内为轻,虽高古如秦汉,美丽如六朝,吾知退无益于身心,进无裨于天下,徒摛藻取奇已尔,竟亦何为?《传》曰:“身隐矣,焉用文?”伏惟转禀文宗先生,以纵我山林野鹿之性,幸甚!如有复我者,则兆恩当在武夷之曲,天台之墟矣!

承谕,不能奉命,罪罪!夫公之爱我者,至矣!竟不知公之所以爱我者,何如尔?岂非欲兆恩明一体之学,而达其道于天下邪?夫达其道于天下者,兆恩非无是心也。然吾斯之未能信,虽与之共天下,未必能有为也。伏惟转禀,以遂我求志之愿,幸甚!

王翥收到林龙江的信后,还继续努力尝试劝导林龙江回心转意,怎料林龙江竟然大放厥词,直接硬顶回去说:“昔在学校,则可得而召之。今在山林,则不可得而召之。若欲相见,须以官临之。”王翥闻言,知其意不可改变,只好向朱衡据实回复了。后来,林龙江在朱衡督学祭出国家法制后,不得不做些退步,这是后话。

再说王翥久中举人,年事既长,眼看中进士无望,就以举人身份出任莆田县教谕,亦属郁郁不得志之人。因此,王翥在莆田县学讲学多年,就把身体累垮了。此后,久治不愈,竟至一命呜呼,与世长辞。当时莆田人为其收殓,只见他家中仅有败毡敝席,令人唏嘘不已。于是,大家坐在一起商议,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就是给王翥私谥为“贞穆先生”,以表彰其忠贞肃穆讲学之能,也算是生员们对其聊表敬意了。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