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 >

手机硬件创新走到“十字路口”,国产厂商如何应对?

全球手机销量大盘仍在下降,即便是iPhone用户的平均更换周期也已增加到30多个月。

为了增加iPhone的销量,苹果内部正在研究一种“硬件订阅”模式,或将与Apple One和Apple Care服务相互绑定,以确保用户更频繁地升级到最新款的手机。4月2日,Counterpoint资深分析师Ivan Lam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的竞争,手机硬件的利润逐步压缩,苹果的硬件订阅模式或在两年内向外推出。

而在国内市场,也有手机厂商正在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以跳脱目前的硬件困境。酷派集团副总裁兼互联网中心总裁司马云瑞在近日的一场采访中表示,目前手机行业硬件迭代已经放缓,单纯靠硬件难以做出差异,未来将瞄向订阅制公司,通过SaaS等软件层面为手机用户提供服务。

手机硬件创新走到“十字路口”

对于经历过几轮“生死战”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即便有所准备,但今年以来整体手机市场的低迷依然让不少厂商应对得有些措手不及。

据中国信通院最新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1486.4万部,同比下降31.7%;其中,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278.3 万部,同比下降34.7%。而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500万台,同比下降13.7%,受全国阶段性疫情影响,下调2022年全年终端市场预测。

虽然手机厂商持续在屏幕、芯片以及外观上做更新,但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被持续拉长。市场调查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显示,英国群体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38 个月,美国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41 个月,中国的平均换机周期为 28 个月。

“手机硬件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摩尔定律最近十年在放缓,芯片的物理极限基本到了,尤其是到了3nm制程,发热功耗的问题以及在这个制程之下,算力已逐渐达到极限。”司马云瑞对记者表示,对于酷派这样一个几乎是重新开始的厂商来讲,也在思考如何进行软件底层优化抵消硬件的增长乏力。

2020年年底,酷派宣布重回中国市场,并重新搭建运营管理团队。今年4月18日,酷派集团与腾讯云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设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底层技术研发,探索下一代操作系统。

在司马云瑞看来,底层软件和AI结合可以提升效能,接棒摩尔定律。他认为,操作系统1.0是PC时代,以微软为代表,解决了图形化问题;2.0是移动时代,以iOS和安卓为代表,解决移动便携问题;而3.0则是AI+云,将解决摩尔定律瓶颈问题。具体路径为:系统通过AI将用户不常用的数据(app、聊天记录等)放在云磁盘上,实现大文件上移,解决本地存储问题、硬件老化问题等。

“下一代操作系统可以将安卓、小程序、云应用、云游戏等不同的生态都整合到云里,云端用于存储和计算,手机(或其他终端)作为传感器。云端和传感器结合为用户提供服务。”司马云瑞表示,届时手机将成为一个传感器,对于处理器和存储的配置依赖降低,可以将硬件成本降下来。酷派则专注于更上层的研发,跳脱出硬件的盈利困境,以“应用或者服务”等订阅方式吸引用户。

“也许未来我们的模式就是手机免费,它融在运营商的套餐里,我们的服务将是5G的杀手级应用场景,目的是做成SaaS。”司马云瑞说。

如何打破硬件盈利困境?

在计算机领域有个“安迪–比尔定理”,原话是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大概的意思是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软件消耗掉了。

在手机产品上,再快的处理器,再大的内存和存储,都无法承受App对于资源的过度占用,比如微信、图片视频以及游戏。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曾经这样总结手机创新的挑战:性能的上限,是游戏,而下限,是存储。

酷派与腾讯云的合作方向,是将手机内占据大量存储空间的文件、图片、视频、APK存储在于云端,智能手机的计算也发生在云端,不需要依赖先进制程的SoC。

“未来小程序生态在下一代操作系统中的使用场景是‘服务即应用’。用户手机桌面上,不再是一个个App,而是一个个服务,未来应用商城变成服务商城。未来,甚至可以在手机桌面放PC端的游戏,但并不占用本地的内存,因为存储在云端。”司马云瑞说道。

事实上,这种“云手机”的概念曾在3G时代出现过,但受制于网络限制并未形成主流。目前5G时代高速率低延迟的网络逐步给了这种模式支撑,但对于主流手机厂商而言,改革的历史包袱较重。

不过,从全球头部厂商来看,对软硬件盈利模式的变革决心已经非常明显。

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苹果的服务收入虽然在增长,但仍只占其2021年Q4收入的15.7%。但如果将iPhone用户锁定在与服务绑定的订阅中,则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产生更大的“客户终身价值(CLV)”。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生态分析的数据,苹果每月可能产生约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50元)的每用户平均收入,或从订阅其最新硬件、软件和服务的“高级用户”那里获得约48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580元)的年收入。苹果将服务与硬件订阅相互捆绑,将保证苹果服务的长期订阅,而这种服务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前景。

“三星也在和运营商在韩国推出类似的服务,对于用户而言可以用很低的费用不停地更换使用最新的三星手机产品,并且每月的资费相同,但对于厂商而言,如何把服务和硬件的循环做成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并不容易。”Ivan Lam对记者表示,这种模式通常建立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用户对该品牌推出的服务黏性较高。

“对于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并不容易跟进这种模式,国外安卓手机的大部分互联网收入主要被谷歌拿走,厂商没有太多的动力去做硬件订阅模式,而在国内,近年来互联网上的生态收入并没有太多的提升。”Ivan Lam对记者说。

不过在国内也可以看到,王者荣耀、抖音等背后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在和手机厂商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除了酷派与腾讯云的实验室合作外,其他手机厂商推出的定制产品以及在系统开发时的研发前置都在悄悄改变着手机使用体验,或许硬件盈利的困境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与软件的协同得到解决。

关键词: 手机硬件 国产厂商 手机销量 整体手机市场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