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环球速读:曼谷的公寓里那些神出鬼没的“外国邻居”,背后隐藏着怎样秘密?

四月,泰国又到了游客云集的时节。


(相关资料图)

一万三千架航班,在北半球的天空中穿梭,将来自地球各处的游客在泰国导入导出。

满大街的华妹洋妞,在曼谷街头拎着水枪和水钻镶嵌的手机壳,在街头寻觅一辆空置的计程车,长长的刺青在他们裸露的后背蔓延盘亘,如猛兽妖娆的斑纹,凶悍,而又招摇。

就算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公寓里凉快,也能感受到泰国旅业爆发的滚滚浪潮。

图自谷歌

仿佛一夜之间,曼谷的公寓小区里,冒出了好多陌生的外国人。

男女老少,大箱小包,五湖四海,南腔北调。

凭空冒出来的这些人里,有不少说中文的年轻人。从口音上判断,并不全是中国大陆人,也有香港、台湾,甚至马来西亚的华人。

这些不速之客,往往在夜里出现。

拖着硕大的旅行箱,疲惫地坐在公寓大堂的沙发上,打电话等着“泰国房主”来开门。

过了一会儿,业主赶来替她们把门开了,然后交给这些“箱客”们一张门禁卡,交代几句,就此别过。

然后,这些人,就成为了我们的新邻居。

图自爱彼迎

每天,公寓的大堂沙发上,都会出现几波这样风尘仆仆的“箱客”。

人一多,整个小区顿时变得热闹了起来。

首先迎来变化的,是小区的公共设施。

小区的游泳池,原本还比较空旷,基本就是几个固定锻炼的老爷子,玩水的泰国或中国小屁孩及其父母的专属区。

箱客入驻后,泳池日益红火起来,逐渐变成了芭提雅泳池派对的画风。

很多没见过的陌生面孔,开始在泳池出没——年轻的男人在泳池里嬉戏,靓丽的妹子则压根不下水,只顾穿着火辣的泳装在泳池边上凹造型。

玉足点水,朱唇含笑,咔嚓几张自拍,然后P图发到朋友圈或者小红书上。

图自PNGTREE

当然,也不光是说中文的,凭空出现的住客里,也有不少洋人——目测似乎以俄国人居多。

洋人们,不太喜欢散步和自拍,也不惧怕阳光和炎热,而是疯狂使用小区里的健身设施。

男的撸铁,女的游水,汗流浃背地围着楼栋跑圈儿,在泰国炽烈的阳光和穿堂而过的热风里,专心致志地享受曼谷40℃的桑拿天。

在草坪上溜孩子的中国大妈,慵懒地看着这些不怕天热的洋人,像是在观赏某种野生动物。

图自谷歌

每天上电梯,都能见识到各种不同的人种,各种语系的口音,各种颜色的行李箱,各种气味的香水。

每天打开房门,走廊里会弥漫着不同的气息。

今天是四川火锅,明天是广西螺蛳粉,后天可能就变成了鱼子酱和橄榄油混合的意大利面,然后这一切又在某天晚上,被浓郁的印度咖喱所彻底覆盖。

就连垃圾房里的种类,都花样多了不少。天南海北的包装,各国文字的酒瓶,新房客入住之后淘换下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旧物。

真的有点想,捡回来自己用。

图自西瓜

最高兴的,大约就是小区周围的便利店了。

自从来了这些天南海北的背包客,小区四周的商店餐厅便利店,营业额直线上升。

以前去店里,基本上买啥有啥;现在去店里,永远是一群老外和同胞挤在前台,买日用品、买饭菜、买酒、掏出护照办电话卡、用半生不熟的英文询问店员小妹哪里有白兰氏燕窝和小老板海苔……

便利店每天都像被洗劫过一般,货架上存货消失无踪,连“妈妈泡面”都不剩几袋。

遇上喜欢做饭的背包客,店里连青菜和鸡蛋都能给你买断货……轻微地影响到了我作为小区原住民的日常生活。

至于小区边上的中国超市、中餐馆、烧烤店、理发店,就更是有如天降甘霖,客流大增,赚得眉开眼笑。

外国游客,深刻地改变了整个街区的商业生态。

图自B站

当然,外国住客多了,也不全是好事。

公寓“箱客”们带来的旺盛需求,多多少少挤占了小区业主和一般租房客们的物资供给,并且对小区的公共资源(健身房游泳池什么的)产生了挤占。

这些,都还可以接受。

真正麻烦的是,游客多了难免会出点岔子。

比如游客常在屋里开派对,隔三差五搞个烧烤,吃个火锅,放个音乐,弄得整层楼都是他的动静。

喝多了,难免就有人控制不住自己,在客厅里放声高歌。

有人唱粤语,有人唱日语,也有人唱俄语,每隔几天就能欣赏到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外国民歌大合唱,绕梁不去,响彻云霄。

有一次游泳,我甚至在泳池里看见一只鸡翅膀——想必是某个喝高的租客,从楼顶扔进泳池的。

图自谷歌

其实这些背包客,严格来讲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泰国法律,其实并不支持“私宅变民宿”,通过爱彼迎把自己的房子日租给外国游客,属于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

公寓里常年树立着中英泰三语的警示牌,提醒游客和业主不要“私宅日租”。

但实际上,这些警示牌大家都视而不见,背包客天天在禁止日租的标语边上进进出出,小区物业对此睁只眼闭只眼,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毕竟,小区业主能多个变现渠道,对物业和开发商来说都是好事一桩。

只要租客别闹得太过分,物业又哪会没事找事,来跟业主较这个真呢……

图自感情生活网

无数次,我都不禁觉得,这个小区简直是泰国的一个缩影。

许多泰国经济的现象,尤其是涉及外商投资的套路和争议,都可以通过一栋小区里发生的故事,去进行类比和隐喻。

在这栋公寓里,51%的业主是泰国人,49%的业主是外国人。

对于那51%的泰国业主,购置房产原本的收益是房屋月租,和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杀入日租房市场,实际上性质和优步网约车差不多,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去瓜分酒店行业的利润,为自己的房产获得一份泰国旅游业复苏的红利。

对于那49%的外国业主(里面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那就是一个境外资本参与泰国旅游业竞争的微缩版本,熟悉泰国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人,可以从中找到强烈的既视感。很多关于外资是否能够充分参与泰国旅游产业建设的争议,实际上和外国业主开民宿,颇异曲同工之妙。

图自SENA

有输家,也有赢家。

最明显的“赢家”,首先是游客和公寓业主——游客得到了相对性价比更高的短期住所;而房主也得到了房费。

实际上,收益的还有不只是他们。

小区周边的商品服务,由于客流量基数的扩大,因此销量大增,激励投资者不断在小区周围开设新店,对整个体系(小区及周边商铺)的实体经济都起到了客观的提振作用。

因此,不但购房者得到了更大的回报率,小区的投资价值理论上提升了,从长远来讲对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都有着积极作用——而这,也是物业公司不愿意得罪业主,对日租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本质原因。

利益受到损害的“输家”,是体系之外的泰国酒店业者、来自酒店业的政府税收、以及不参与日租但是居住环境受到影响的其他公寓业主。

但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损失,很大程度上被中和了,被游客绝对数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资金所抵消。

即便是不参与游戏却又受到影响的公寓业主,实际上也在被动获得“房产增值”的收益。这种收益不但来源于房价的上涨,也来自于周边商业配套(比如专为外国游客服务的超市和餐厅)的完善。

那些因游客的出现,而被吸引聚拢的资本,将会成为小系统(小区)和大系统(泰国经济)同步繁荣的动力。

有人,就会有钱。

只要游客来了,钱就会来。这是不变的真理。

蛋糕怎么切是一个问题,但是蛋糕做大,整个餐桌上的人实际上都会得到更多。

当然,泰国的酒店业者,以及不喜欢背包客的公寓业主,恐怕不会轻易承认这一点。

图自知乎

每念及此,不禁感叹,这个世界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公寓里的背包客,和很多泰国具有争议的资本故事一样,实际上是经济需求和社会现实的产物,并不是一个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的简单故事。

在这个绕开规则的体系中,有人受到了损害,也有人得到了利益。大家都在趋利避害,彼此博弈,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潜规则。

这个多少有些“擦边球”的体系,能否持续下去,将主要取决于获益者(业主和游客)、管理者(物业和警察)、受损者(街对面的酒店以及嫌弃游客太吵的其他业主)三方之间的博弈和消长。

如果受益者(业主和租客)太过分,惹恼了管理者(业主委员会),想必这个小区红红火火的民宿生意,将会招来麻烦。

相反,如果这种体系能够自我维持,被小区的管理者和居住者视为可以容忍,甚至由于房价的上涨和游客的激增而让小区乃至泰国主动更改游戏规则,那么泰国很可能会因为这种财富的激增,和分配的分散,而迎来崭新的经济机遇。

图自新浪

至于老汉,作为一个外国业主,暂时觉得这些小区里的生面孔,并不令人讨厌。

很多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来来去去的“一日邻居”,是一种风景,一种机遇,甚至是一种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缘分。

我虽然不喜欢游客们的夜半歌声,对于在便利店里买不到鸡蛋也有点困扰——但是我欣赏这种客如云来的繁荣,欣赏这种繁荣为这个小区带来的勃勃生机……当然,还有这种生机背后,真金白银的收益。

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个小区住了,可能我也会考虑把房子租给游客——或者卖给某一个想要这样做的接盘购房者。

如果有一天,这些游客闹出了岔子,为小区带来了安全风险(比如搞出了什么案子),让我作为业主的短期风险大于长期收益,可能我的立场会瞬间改变。

这一切,不是单独的一方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住客怎样对待泰国,也取决于泰国怎样对待来客,怎样对待一个滚滚而来的时代,那些瞬息万变的新玩法。

未来的事,谁说得好呢?

至少现在,让我好好的和这些天南海北的“一日邻居”和谐相处,相安无事,共同分享这个国度的阳光雨露吧……

图自华尔街日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泰国头条新闻观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精彩内容查看

www.thaiheadlines.com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