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秸秆还田到底好不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没必要把小部分人“焚烧秸秆是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留下来的传统”拿出来说事儿,有这种认知的人是极少数,也许他只是想表达秸秆被当作燃料烧了几千年也没造成严重污染的意思?
“秸秆问题出现在八十年代末,到两千年左右年进入高峰期,秸秆变成了让人头疼的废弃物。”这一点也值得讨论,我在2005年离开家乡,在我离开时,秸秆在我们那里都不是什么废弃物,而是重要的燃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更别提“八十年代农民购入农机”的事,在我离开家乡时,我们那里就见不到农机,根本买不起。
当然,以上都可以理解为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也的确是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不多做讨论。
作者支持桔杆还田,主要可以列为以下几点原因:
1、秸秆会很快腐化。
2、焚烧秸秆会让土地变“红砖”。
3、秸秆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4、秸秆可以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5、成本低;
6、污染环境。
可能真的是因为农作物的品种差异,我们那里的秸秆(包括小麦秸秆)腐化真的没那么快,我小时候下地干活时,会把收割留茬的秸秆搜集到一起,用我们那里特有焚烧方法(具体操作我在其他文章里写过),这只会用到很小一部分的秸秆,而剩下的一部分我们会将根系上的土敲掉,直接扔到地沟里,地沟里的那些一整年都不会化成粉,所以我们每隔一两年都会专门清理一下地沟。
而且,我们那里的燃料主要是秸秆、松针和松木,一些劳动充足的家庭会经常去伐松树做燃料,所以他们家的秸秆在某些时候堆个两年左右是很正常的事,这些堆放以年为单位的秸秆也没有化成粉,仍然是这些家庭的应急燃料。
甚至有一些穷人家庭住的茅草屋,就是用小麦秸秆编房顶,历经风吹日晒雨零和雪压,好多年也没见过它们的房顶化成粉。
也许我们那里的秸秆没那么脆弱,没那么容易自然腐化?
作者似乎对“红砖”也有些误解,红砖的主要原料是黄泥一类的泥土,烧制红砖时需要在每层砖坯上撒上一层燃煤,用燃煤产生的高温在砖窑里闷上数个小时才能变成红砖,就秸秆那点儿温度、那点儿时间,烧不了砖,更何况,旱地基本都不是泥土,想烧砖也不太容易。以及我们那里闷烧桔杆时,时间更长,也没见过能烧出砖来,相反,在播种时我们会将这种土与种子混合一起播种下去,作为播种时最基本的肥料。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庄稼收割完成后,田地里的杂草本就不会生长得多旺盛,一方面是因为收割庄稼时,田地里已经人为的排干了水分,另一方面,庄稼的生长消耗了大量的养分。相反,秸秆铺在田地里,是一个极好的储水隔热减少土地蒸腾的材料,为各种小可爱提供庇护。
以及,农田里的杂草通常在农作物长到十公分左右之后才会大量出现,因为这个时候也是作物大量施肥的时间,在此之前,杂草都不会太多。把那个阶段杂草少归功于秸秆覆盖就像把现在作物单产提高归功于秸秆还田一样荒唐。
秸秆可以改善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吗?可以,但那是经过碳化处理后的秸秆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而只是简单地粉碎的秸秆只会破坏土壤的结构,甚至还是各种小可爱们的居所和食物。
很多人觉得土地的土壤不能板结,否则一定就是不好的,但其实有些种地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旱地里,其实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板结的,至少要在表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结构,否则一阵风吹过来,就会在物理上“刮一层地皮”,这不是什么好事,而粉碎过的秸秆与土里的土壤混合后,就破坏了这种结构。
每亩几十块钱,听上去成本很底,甚至都还不到一杯奶茶钱,折合也就几十斤大米钱,农民很富裕,不在乎这几个钱。
以及,农民处理秸秆造成的问题一定比现在工业污染要严重得多?
当然,我说这么多并不是给焚烧秸秆洗地,我们需要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但绝不是现在这种“秸秆粉碎还田”的方式,因为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
在现阶段,如果想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将秸秆统一碳化后再还田,而非现在这种“再苦一苦农民”的处理方式。
以及,如果“秸秆粉碎还田”真的有那么多好处,就不会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了。
当然,“将秸秆统一碳化后再还田”应该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因为这要花钱啊……
最后,我也要把那些把“粮食单产的提升与秸秆粉碎还田”画等号的观点单拎出来提一嘴,有这种观点的人,真是个大聪明,如果袁老及他的同事们是不是该给这种人点个大大的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