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一季度18家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 预计全年融资超2300亿港元

尽管全球IPO市场开局放缓,港股一季度IPO数量仍表现亮眼。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港股首发新股累计达到18家,共募资66.16亿港元,新股数量比去年同期略增,融资额有所下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季度放缓表现符合预测。在内地与中国香港两地再次通关后,商业及经济活动要全面振兴,市场估值及新股活动要恢复过来均需时间。因此新股数量、融资金额、香港主板的市场估值仍有恢复空间。”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及香港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吕志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一季度IPO数量上升

消费行业融资额居前

毕马威报告认为,尽管受到全球上市气氛的影响,首季度并未完成任何大型交易,但交易宗数的上升,印证了中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抗跌能力。

从新股融资规模来看,一季度所有港股首发融资规模较小。从募资额个股来看,亿华通、九方财富的募资总额均超过10亿港元。

从新股融资行业来看,根据德勤中国报告,消费行业和TMT行业居前,制造行业紧随其后,分别占比25%、20%、18%。并且,消费行业的比重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另外,由于季内并没有任何医疗及医药新股上市令该行业比重从去年同期的27%缩减至0%。

上市表现方面,18家上市公司里,有8家新股实现首日上涨,1家持平(不涨不跌)、9家新股下跌,上涨率44%,平均涨幅超6%。

市盈率方面,超过三成新股以10倍至20倍之间的市盈率上市,上市市盈率稍胜于去年同期的状况。

从递表情况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在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共57宗,其中主板56宗、创业板1宗。19宗为首次递表,38宗为二次(至少递表两次以上)递表。其中,有超过30家公司在3月份递表港交所,包括由京东分拆的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以及途虎养车、海普洛斯、Keep、非凡中国、货拉拉、Soul等。

德勤中国报告显示,一季度内上市申请数量同比下降五成多,处理中的个案数量也下跌五成,其他申请类别的状况几乎维持不变。

2023年第一季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12家。同时,3家已拿到股票代码、还没有上市的公司已失去有效期;另外4家已通过聆讯但已失去有效期的,其中天图投资、古瑞瓦特已重新递交招股书。

毕马威表示,整体而言新股申请情况仍属稳健,现有超过90名申请人排队等待上市。其他方面,一季度被港交所以上市规则除牌的上市公司共10家;因私有化、自愿撤回而除牌的上市公司2家。

“2023年首季,香港新股市场如预期般表现放缓,仅新股数量稍有增加;预计后续市场动力将受惠于内地与中国香港全面通关和其他经济刺激和改革方案,于5月份和6月份才会增强。”德勤中国报告认为。

受益于改革驱动

港股市场吸引力提升

受访人士普遍对2023年港股IPO市场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开年以来港交所一系列改革方案令人瞩目,尤其是主板上市规则改革被业界视为“筑巢引凤”之举。根据港交所官网信息,有11家潜在上市申请人在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进行市场咨询时发表了意见,涉及药品研发、医疗检测、SaaS领域的科技公司。具体来看,3家具名的潜在上市申请者是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砺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美时医疗控股有限公司。

同时,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持续推进互联互通机制,包括扩大沪港深通标的,将外国公司纳入港股通,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活力。

此外,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正式生效,也为中资企业赴港上市提供更多制度便利。4月7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在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正式生效之后披露首批3家拟香港IPO上市备案情况表,包括京东工业、澜沧古茶、十月稻田。

对此,雪牛资本合伙人刘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陆续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比如人民币—港币双柜台模式的推进、虚拟货币交易拟向个人投资者开放、18C章上市规则的调整等,预计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

“香港在2023年将会有110只新股融资大约2300亿港元。内地及中国香港全面再次通关、优化股票互联互通、科技企业分拆上市及全新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将会成为推动因素。”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预期美国加息将会于今年第二季终止,资金将会重新调整投资策略到如中国等亚洲高增长区域中,我们认为香港新股市场的表现将会于今年下半年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