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今头条!中国欧洲各走各路,插混“狂飙”有没有尽头?

2月14日情人节,沉寂已久的欧洲汽车市场再度祭出大手笔。它们通过了一条最新的禁燃法案,正式批准2035年在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欧洲的禁燃不仅包括纯燃油车,还包括包括HEV和PHEV等混动车型。

在折腾了一大圈之后,欧洲在电动化法规上层面似乎又一次走到了前列。毕竟根据国内此前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35年应该是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各占50%,而节能汽车会以HEV车型为主,插电混动也会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半壁江山。


(相关资料图)

欧洲在电动化方面是反超国内了吗?它们为什么会通过如此严苛的法规?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

首鼠两端,欧洲人在飙演技?

2022年,欧洲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为260万辆,全年渗透率达到了23%。数据看起来似乎不错,但考虑到欧洲新能源渗透率在2020年底就曾达到过25%左右,最近几年的增长属实不尽如人意。

而在欧洲卖出的这260万辆新能源车种,14%是纯电BEV,9%是插混PHEV,也没有展现出不一样的味道。

事实上,相比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一路狂飙,欧洲的新能源车市,更像是政策依赖的产物。靠着激进的补贴政策,它们一度取得了全球范围的领先。但随着政策的退坡,欧洲新能源车的增长已经明显放缓。

其中最关键的点,还是在技术上欧洲车企没有展现出优势。2022年,欧洲销量最高的三款新能源车分别是Model Y、Model 3以及福特Kuga PHEV,至于欧洲本土拿出来的产品,不过是ID.4、ID.3、菲亚特500e这些。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易捷特生产的达契亚Spring销量排进了前十,极星和MG的新能源车在当地也卖得不错。而还是P2架构的欧系插混车型,真要跟国内一系列电驱为主的混联车型对上,绝对会是单方面的殴打。

这让欧洲人很是郁闷,一再提要放缓禁售燃油车。因为这才是老本行,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竞争,他们并没有多少底气。

那为什么欧洲这次又开始转向更激进的电动化政策了呢?答案很可能是他们已经找到了依仗,那就是刚刚通过的《新电池法》临时协议。

这是欧洲电动化政策的最新“成果”,其核心约束内容就是任何容量超过2kWh的电池,都必须收集记录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数据,从上游原材料,到产品生产、运输,到最后的报废和回收。

关键是这条法案2024年就要实施了,2027年就要强制执行(届时不合格的电池不允许上市),现在居然连具体的细则都没有定下来。可以想见如果中国的新能源车打入欧洲市场,很可能会被他们以各种理由阻挠。

2

插混吞噬一切,国内最火路线?

说白了,欧洲的新能源市场就是一片虚假繁荣。本土车型并没有什么竞争力,看特斯拉在欧洲的如鱼得水就知道了。因此他们的心思早就转移到了搞地方保护上,真让他们在技术领域攀个新高,他们压根没那个心气。

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却逐渐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

前不久带朋友去试了新款的Aion Y,朋友最大的反应就是震惊,外观看着不算大甚至有点萌的一款车,走进车内却是“别有洞天”。而且智能配置极其丰富,入门就有510km的续航。对于一下大众系或者BBA的纯电SUV,基本上就是80%或者50%的价格,却有着更好的体验。

原因倒也不复杂,国内的纯电动车市场早就卷起来了。埃安起码在17年左右就开始做纯电平台,如今的AEP 3.0平台甚至在与特斯拉平台在多项对比中都占据上风,这对于欧洲车企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它们依然把特斯拉奉若神明。

如同比亚迪元PLUS(欧洲叫ATTO 3)到了欧洲如鱼得水一样,大多数国产新能源车到了欧洲,都会发现当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国内的插混技术,跑的可能要比纯电技术更快一些。2022年国内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销量为151.8万辆,同比增长了足足150%,差不多是纯电车型的两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因为太好用了。

目前国内的插电混动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比亚迪、吉利式的混联式混动,它们的优势就是低速用电、高速用油,不仅效率突出,性能也非常强大;另一种则是理想、问界做的增程式混动,相比前者在高速能耗方面微处劣势,但架构更简单,同样非常实用。

国内的插混有多火呢?比亚迪刚刚焕新的秦PLUS DM-i冠军版,上市五天就拿下了超过2万5的订单。

3

他强任他强,多路线才是王道

从国一到国六,国内都是跟着欧洲的技术路线在走。欧洲搞涡轮机,我们也搞涡轮机;欧洲搞小排量,我们也马上减排;欧洲搞电动化,我们也跟着电动化。

但从2023年开始,可能要各走各路了。

从纯技术的角度,欧洲车的魅力正在迅速消退。不管是BBA,还是大众、PSA,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诱惑力都不够大。纯电动依然受原生平台的影响巨大,混动的自我“造血”能力也严重不足。

在智能化领域,不管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都是中美车企之间的竞争。无它,因为这些都与互联网强相关,而欧洲车企天生就缺乏互联网基因。

因此在欧洲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政策摇摆,去年表示要延迟禁燃时间,今年又把混动车都拉到了禁燃的名单内,还鼓捣出了一个《新电池法》。为了实现市场保护,欧洲未来做出什么都不奇怪。

我们大可不必关心他们在琢磨些什么,强大自己才是王道。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多路线并存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纯电动也好,混合动力也好,燃料电池也好,当然还有已经非常成熟的纯燃油车,本身就各有各的优势,没必要非得谁干掉谁。

纯电动一定就比混动先进吗?其实倒也未必。至少混动可以彻底根除里程焦虑,而且对于低温气候的抵御力更强。燃料电池汽车就一定没有前景吗?其实也不尽然。起码氢燃料作为二次能源既不依赖矿,反应的产物也是绝对清洁,理论上堪称终极能源,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终极的利用方法而已。

像欧洲那样的孤注一掷,其实还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气。燃油车市场不断被蚕食,自身的混动和纯电动也没有竞争力,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不奇怪。

4

功夫拍案

说到底政治还是在为市场服务,欧洲举着环保大旗已经很多年,但不妨碍他们最近又重启煤发电。从来都是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他们在混动技术路线上已经落后,如果市场放开,本土企业将毫无还手之力。投注纯电动,推行电池碳足迹管理,其实也是寻求市场保护,想等一个可乘之机。

我们没必要过于乐观,不管怎么说,欧洲市场一定会是封闭的,排外的,不会那么容易让我们进去,比亚迪进德国的反对声就相当大。但也没必要过于悲观,在汽车行业,我们被欧美牵着鼻子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已经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奔跑,迟早我们要回到世界之巅。

关键词: 新能源车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