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储备量锐减、工厂暂停生产,特斯拉在中国除了降价就没招了吗?答案也许的确如此。主销车型老化,特斯拉中国区又只能机械执行马斯克的保量思想,所以即便价格已经降到史上最低,但2023年的特斯拉,仍然还有继续降价的可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本期节目录制完成的第二天,也就是2023年1月6日,特斯拉Model 3、Model Y推出新款车型,同时价格降至国产以来的最低值,各车型降幅从2.0万元至4.8万元不等。
特斯拉当然可以依然用“成本降了,价格就跟着降”的理由,去解释这次降价。但是,当2023年国家补贴完全推出,原材料价格高企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竞争对手们要么涨价、要么只能死咬价格之时,特斯拉如此之大的价格降幅,事实上证明了一件事情:缺订单了。
2022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拉动到月产10万辆作用,全年产量达到创历史新高的71万辆。但与之对应的是,特斯拉的订单储备量从年中的47万辆,快速下滑至年末的14万辆。中国区的订单更是从年中的近18万辆,到年末几乎消耗殆尽。再加上柏林工厂产能逐渐爬升,中国工厂出口的需求也在被压缩。
所以,2022年最后一周特斯拉工厂暂停生产,一方面是如其所说调整产线,另一方面也确实是需求增长没有跟上产能扩张。
中国新能源市场堪称全球最卷,竞争的纬度与烈度与欧美市场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而特斯拉在全球又是全部遵循马斯克的思想,在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本土化可言。当马斯克在美国遭遇需求下滑、美联储加息的状况时,为了保证自由现金流,马斯克是降价保销量的坚定拥护者,甚至不惜让利润率为负,其后再通过软件订阅服务把钱赚回来。
但是,这种思维在中国市场并不一定适用。
中国市场无论是产品多元化,还是需求多元化,都决定了不可能只靠少数产品就能实现通吃。尤其是相对高端的主流市场,百花齐放更是常态。而且,与特斯拉在国外的领先不同,国内的电动车推陈出新速度之快,让特斯拉Model 3、Model Y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变成了多年不变的“旧车”。
也许特斯拉会提升电子电气架构的集成度,也许特斯拉会在新车型上使用一体压铸、换装4680电池,也许特斯拉能够不断迭代升级软件。但是,这些都只是一小撮核心用户关心的,绝大多数消费者,或者说现在把特斯拉当成日常代步车的消费者而言,这些年来特斯拉的车型看起来就没有什么改变,基础的加速、续航等参数相比竞品也没有什么优势。
对于喜新喜变的中国消费者而言,这很容易被看做是“没有诚意”的表现。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中国区,并没有太多根据市场环境去指定销售策略的主导权,只是根据马斯克的思想去做一些条件反射式的促销。比如去年10月的那次降价,显然就没有达到特斯拉扩大订单池的目的,所以11-12月特斯拉再次追加了保险补贴和交付激励,在情况仍然没有好转时终于又开启了最凶狠的价格战。
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已经能够看出特斯拉中国区并没有一套把权益、补贴、降价、产品改款进行长期整合考虑的销售策略。而且,在短期内产品不会出现本质性改变的情况下,特斯拉除了价格战,其实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在更懂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市场的中国品牌面前,这是特斯拉很吃亏的地方。
当然,特斯拉有高利润空间、高生产能力。这决定了特斯拉有能力以价换量,也有能力承接可能快速增加的需求。而且特斯拉的产品力还在,技术也是今天领头羊的级别。但特斯拉所拥有的,已经不完全是中国主流消费者需要的;消费者想要的,很有可能会在其它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那里,得到更好的满足。
如果到了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的此次降价还没有达到预期刺激的效果,特斯拉完全有可能继续祭出更加惨烈的价格战攻势。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键词: 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