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汽车观察者联盟
中国车企在一夜之间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造车公司纷纷发布基于电动化的原生平台、高阶电子电气架构、高级自动驾驶,各个车企都掌握了新一代汽车技术的核心科技,每个汽车相关的创业公司皆可“黑科技”。在这种浮夸的辞藻背后是全栈自研的星辰大海。
【资料图】
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是唯有立足根本方可致远 。自2020年以来,电动汽车销量呈现井喷趋势,那么在电动化领域实现技术和市场领先后,电动化必然会出现同质化,汽车的下一个竞争高地会是智能化。如果说电动化是上房顶,那么智能化相当于登录月球。其中,智能化中关键之一即为自动驾驶。面对自动驾驶,行业内的口号和愿景是一致的,只是实现的途径却是不一样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选择举全公司之力自研自动驾驶,例如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小米汽车等等;传统车企倾向于产业链整合,成立科技公司或者投资上下游企业。例如,上汽成立零束科技、长城汽车成立的毫末科技、广汽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的星河智联科技等等。
自动驾驶作为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从最开始的理想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行业处于变化中的状态,产业分工会出现不明确 ,处于产业链上的某个公司感觉啥都可以做,又感觉做啥都有难度,这是个必然的问题。同样的额,对于车企也是同样的问题,全栈自研的大旗好打,但是实际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车企纷纷成立独立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以表示全栈自研的决心,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点是参照在互联网行业的经验,面对新的技术趋势和挑战,相比在原来的商业模式中的改进单独成立一个创新团队独立运营会更有效果;第二点是资本层面的诱惑。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自动驾驶项目风头事件达到73起,估算融资金额达到219亿元,仅次于机器人项目的220亿元;2022年由广汽集团领投的自动驾驶行业新晋独角兽禾多科技,主要客户也是广汽集团,估值达到80亿元。车企与其辛辛苦苦造车不如成立科技公司做大市场估值,可谓是一箭双雕;第三是行业的变化速度让车企有点晕。资本市场的喧嚣与用户市场的普及速度不成正比,导致车企在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之间出现矛盾,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所以车企成立独立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也是对未来风险的一种分担措施。
科学最大的作用是让人类可以乐观的对未来憧憬和想象 ,车企通过成立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措施来面对即将到来的技术进步,短期内是可以实现市值的增长和产业链的布局,但是长期看可能会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导致技术进步减速。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车企成立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动机 :首先以往的车企作为传统制造行业,运营体系庞大无法像互联网科技公司一样通过单个需求推出爆点产品;其次,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是工业制造和数字科技的结合,其属性和特点决定不能像互联网产品那样迅速普及。车企试图摆脱自身的体系和产品标签进入新科技的快车道,成立自动驾驶独立公司的动机更多的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或者资本层面的需求,而非单纯对自动驾驶技术甚至是未来交通出行的志向和情怀。短期内这种动机还可以奏效甚至取得一些收益,比如可以招揽更多的人才、为投资者表明向科技转型的决心。但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深水区,需要背水一战的时候这类企业往往就会退缩。无数自动驾驶相关的创业者的奋斗史,同时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史,不同的创业者会根据时代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创业方向,唯独车企成立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动机和方向是一致的,成立的动机不变会影响发展方向的不变,这也将会加速天花板的到来。
商业模式 :新成立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背靠车企,理论上是整合自动驾驶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新技术可以快速搭载车型推向市场。实际上,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节奏和车企的需求是不匹配的,尤其是面对高级自动驾驶甚至是无人驾驶。这也众多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向辅助驾驶领域转型的主要原因,不做辅助驾驶没有产品产出资金链面临断裂,加入辅助驾驶领域必然成为车企的供应商,同时也意味着高级自动驾驶方向投入资源的减少。站在车企的角度,与其舍近求远不如近亲繁殖成立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专注辅助驾驶领域。进,可以获的其他资本的投入谋求上市,例如吉利旗下的亿咖通、长城的毫末科技。退,可以成为内部供应商获得对外议价的筹码。然而在辅助驾驶领域,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方案创业公司的转型和传统供应商的跟进,车企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客户依赖自家车企的需求和销量,成本的领先性和技术的先进性无法持久保证,优势逐渐会减弱甚至剥离出去。也就是说,从短期的价值来看,依托车企的自动驾驶公司进步会很快,但是长期下去天花板也很明显。当整个行业都扑向辅助驾驶领域,扑向依赖单一车企的方案公司时,自动驾驶技术将不会有十足的发展后劲甚至会出现技术退步。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统一核心都是从客户中来再服务于客户,要将不完美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了解客户反馈,然后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在辅助驾驶领域,客户需求其实是已经存在的,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基于客户需求联系更加敏捷,但是对于高级自动驾驶亦或无人驾驶领域,客户需求其实尚不存在,这就需要车企或者自动驾驶公司对于技术和资源的洞见把握,然而车企将自动驾驶开发分离成立科技公司,虽然车企和新公司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客户需求主要是来源于单一车企,这对于高级自动驾驶产品的理解反而是不利的。这一点是车企成立的自动驾驶公司和创业公司最大的不同。
组织管理 :脱胎于车企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一定存在车企的影子。原本是新技术作为撬动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很可能变成新技术只是为旧的业务做了点缀。首先管理和开发人员大多数来自原来车企的人,只是换了个公司名字而已,这样产品出现同质化的概率也会增大,也比较难形成技术突破。还有一种渴望救世主类型,找一位所谓的大牛带领新公司实现跨越是发展,随着新技术和产品应用价值理念的冲突,大牛最终也会失去光环。对于车企来说,近亲繁殖的形式发展新技术是最简单和省事的路径,依旧熟悉的配方做不一样的事,最终的结果也会逐渐趋同于原先的企业模式。
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项多学科的综合应用,以算法为主的核心技术,其次是技术应用产出产品,最后是产品的用户市场,技术、产品、市场三者之间是相互强依赖的关系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乘用车市场全年销售2070万辆,相比2021年增加了55万辆,同比增长1.8%。对于2023年的市场预期,乘联会预测因为购置税恢复10%,预计2023年国内零售将会是零增长。也就说,中国的车市整体很难回到以往的高速正增长的时期,新能源汽车以往的高增长也不再出现。在这种形势下,车型的新一轮价格战、产品战必将重燃。势必会影响到车企对于自动驾驶科技公司的态度,考验车企对资源的调配和把握能力,是否持续对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背靠车企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一旦面向全市场开放,通过吸引外界资本的入局生存,那么车企想建立的技术壁垒将会降低,同时会造成车企开发资源的分散,全栈自研自然也是空中楼阁。
近亲繁殖虽然看似热火朝天,实则是一步险棋 。首先,车企固有的思维惯性影响自动驾驶公司的发展,在面对行业下滑企业下行的时候,一定会减少未盈利部分的资源投入。其次,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辅助驾驶领域是传统汽车功能的改进性创新,而高级自动驾驶领域是颠覆汽车形态和交通模式的存在,所以高级自动驾驶的客户需求和商业模式没有人可以预见和规划(专家们喜欢通过刻舟求剑式的预测,结果可想而知),唯一的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小规模的探索,而不是全力以赴的投入,尤其是在汽车行业。慢一点才有选择和试错的机会,太快了反而容易冲出赛道。车企成立自动驾驶公司进行近亲繁殖其实是基于自身已知的需求来定义公司的发展的方向,短期内会对第三方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和自身的市值形成一定的影响,从自动驾驶技术的长远来看其实不利于行业新技术的创新。大家都根据已知的需求投入辅助驾驶领域,那么谁来仰望无人驾驶呢?
- End -
免责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非智车科技)”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