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车市中,最响亮的关键词就是“新能源汽车”。2022年,新能源车市一路高歌猛进,尽管,乘联会全年新能源产销数据还没有最后发布,但1-11月销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增长注定是新能源车市的主旋律。
2023年刚刚开始,新能源车市迎来的却是“涨声一片”,目前,已有10家车企官宣向上调整旗下新能源车型售价。其中,包括比亚迪、长安、零跑汽车、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等等。那么,车企为何纷纷调价,对于想要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来说,是应该买“涨”还是买跌?
两大要素导致车企调价
(相关资料图)
据悉,2022年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通过微博官宣涨价,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新能源车型调价,上调幅度从2000-6000元。
之后,奇瑞汽车针对小蚂蚁和无界PRO宣布了价格调整。长安也对深蓝SL03和糯玉米Lumin进行不同幅度的调价。另外,还有零跑汽车、东风新能源、合创以及云度等品牌,接连宣布针对旗下相关新能源车型涨价。
这次,车企调价的车型主要是新能源车型。其实,对于这一点,粉丝们并没有感到太多意外,从去年年末开始,很多品牌就宣布保价政策,表示将在2023年调整车价。
只是,进入2023年后,粉丝没想到的是,车企涨价的速度会如此之快,动作几乎是整齐划一。那么,车企涨价原因是啥?这也是粉丝们颇为关心的话题。究其原因,新能源调价主要由于两大因素所致。
首要原因就是延续13年的“国补”彻底退场,其中,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这意味着汽车厂家要么自行承担这一成本差额,要么选择调整车价。
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开始,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譬如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依然处于近50万元/吨的高位,跟前年相比,价格几乎翻了10倍。对于车企来说,这样的成本上涨可谓压力山大。
在双重元素冲击之下,车企也只能通过调整车价来缓解压力。不过,从目前车企涨价的幅度看,多数车企并没有把成本全部转嫁给消费者,而是选择自行消化一部分,通过调整价格消化一部分。
涨价会影响新能源车市?
那么,问题又来了,新能源车型涨价,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流失。其实,这一问题不用太担心,这次新能源车产品调价尺寸不大,绝大多数品牌调价范围在1万元以下,有些车型涨幅仅为2000元,对于想买新能源车型的消费者来说,涨幅不足以动摇他们购买新能源车型的决心。
就算是变化,多数消费者也是在新能源产品之间重新选择,可以会选择涨幅少一点儿的车型,但多数情况下,车主不会放弃电车改选油车。
而且,新能源车型购置税优惠政策延续到2023年12月31日,这意味着粉丝们在购置税上还能享受到优惠,很多时候,购置税优惠省下的钱足以抵消价格上涨幅度,这样一来,也稀释了涨价效应,想要买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会自己算清这笔帐。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次涨价对于新能源车市场带来波动不会很大。
之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900万辆,同比将增长35%。业内专家认为,2023年,新能源车市增长幅度或许没有2022年那么快,但市场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依然是车市中的“希望之光”。
竞争升级 谁会提前出局?
而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讲,市场增长速度降下来之后,真正的竞争将要全面开启,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直面优胜劣汰。随着新能源车市成熟度提升,各大品牌之间的较量并不是流量和声量的PK,而是技术、营销与体系力的比拼,只有软实力与硬实力俱佳,才能在竞争中笑到最后。
如今,传统大佬加速转型,除了比亚迪之外,吉利、长安、广汽、长城等品牌的新能源品牌与产品相继入场,不断冲高,几乎跟“蔚小理”正面交锋,有着丰富造车经验与家底殷实的“创二代”开始逐渐发力,埃安、极氪都足够强劲,超越一众造车新势力。
同时,而丰田、大众以及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也积极转型,加快新能源车型引入速度和推广速度,打造电动智能化工厂,更新造车架构,在产品上提升新能源车型的比例,试图在新赛道上占据好位置,跑出好速度。新能源车市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升级,谁是最后的赢家还很难确定。
鬼斗车观点:在“国补”退场后,车企会经历阵痛期,涨价只是新能源品牌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要想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新能源品牌需要深修内功,深度布局,提升自身战斗力才能跟上新能源汽车行业成长的步伐。对此,粉丝有何想法,留言吧。
关键词: 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