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6.8%,终端规模快速扩张,但彼时的蔚来只有处于生命周期后段的一代平台866三款车型,并没有充分吃到市场红利。
(相关资料图)
2022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增幅掉到了93.6%,其中纯电动车的增幅更是“仅”剩81.6%,同时一系列不可抗力因素又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与生产。而蔚来在今年却全面开启产品换代、正式进军欧洲,并且开始布局面向大众市场、代号阿尔卑斯的第二品牌。
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8月底的成都车展上,将这种现象比喻为“驶入弯道”。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成立最早、布局最广,进入产品换代的“弯道”也最早。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年底。经历了一个季度多的调整,蔚来驶出弯道了吗?重新找到了加速的节奏了吗?这一系列问题,秦力洪在12月一场面对面的交流中,做出了解答。
关于战略:90%和八年前没变化
蔚来这张体系竞争力的罗盘图,大家已经看过很多次了。这张图是当年蔚来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思考,是蔚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核心判断依据,同样也是衡量蔚来成绩与进展的一把重要标尺。
蔚来成立八年后,这张体系竞争力所展示的战略方向和骨架都没有变,只是战术层面会越来越细化和精炼。2022年蔚来所做的事情,事实上都可以逐一映射到这张罗盘的每一个部分——车、服务、数字体验、生活方式。
按照秦力洪的自评,当年在蔚来体系竞争力上的战略规划,到了2022年90%以上的东西都还在持续做,偏差没有超过±20%。
比如当年争议最大的换电,在2014年蔚来还没有创立时,包括换电站的建设与电力成本、平均每站的值守人数、用工成本的变化、占地面积等要素,都已经在考虑中了。秦力洪表示,蔚来做事情会想得比较深、比较远,如果哪件事情做的不够好,就说明想得还不够深、不够远。
今天蔚来在全国的换电站已经超过1200座,超过1/4是高速换电站,2/3的用户能够在驻地半径3公里内找到换电站,日均换电超过3万次。
事实上,充电也好、换电也罢,智能电动车最终的方向一定会达成共识,技术解决方案与表现也终将走向同质化。但在达成共识之前不是共识的部分、走向同质化之前有差异的部分,恰恰应该是每家企业有机会的部分。
关于新车:产品规划和品牌定位相配
明年蔚来的所有新车都将会切换到第二代平台上。目前已经确定会在今年NIO Day上发布的两款车中,一款是基于第二代平台的全新ES8,另一款则是“非常有格调”的全新车型,可能的车型会是EC7或者是ET5的旅行版。
但不管是谁,明年上半年,蔚来都将会有八款车型同时销售。另一方面,蔚来面向大众化的阿尔卑斯品牌,也将会在明年开启销售。也就是说,明年将会是蔚来“驶出弯道”后产品全面铺量的加速之年。
但是在蔚来的眼里,高端品牌和大众化品牌对于“爆品”的理解和规划,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高端品牌,蔚来需要有丰富的产品线,轿车、SUV和Crossover跨界车型,蔚来都会涉及。一方面用丰富的车型,去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则要靠平台化,去提升研发效率、降低单车研发成本。在此前Banyan 1.2系统的媒体沟通会上,蔚来就曾表示在一个代际之下,多车型智能系统开发与维护成本相比单一车型,并不会有本质差别。
但是对于面向大众化的第二品牌而言,就一定需要有更加山峰级销量的产品。蔚来对于第二品牌未来的主力车型月销量预期,是5万辆。
在今年成都车展上,秦力洪曾表示,第二品牌就是工艺和品质上做到进一步提升、可以换电、更好服务的特斯拉。言下之意,就是做一个超出20-30万元主流消费群体预期的产品。
目前纯电动车市场中,20-30万元的电动车规模正在快速成长,特斯拉、比亚迪、小鹏等品牌在其中,既是推动者,也是受益者。同样,蔚来在4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市场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不同之处在于,40万元以上电动车市场,蔚来已经拥有77.6%的份额,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再多也就是这个量级了。而且放在所有规模以上豪华品牌中,蔚来的单车平均价格也与奔驰相当,仅次于保时捷,高于其它所有豪华品牌。
所以,想要实现规模的二次增长,必须要靠更多的参与者共同做大这个细分市场。但目前,以第二品牌进行下沉显然是扩张规模更直接的手段。
至于多品牌是否能共用换电站,这是一个商业上的选择,而且也不会是教条的“可以”或者“不可以”。比如在换电资源相对紧缺的城中心,可能会采取峰谷制,比如白天高峰时只供蔚来使用,晚上低谷时可开放给阿尔卑斯使用。而且在蔚来的能源云支持下,运营可以远比这种死板的规则更加灵活。
如果再把目光聚焦到蔚来品牌上,今年蔚来门店扩张的速度并不快,而且很稳定,基本上是每季度新增约20家门店,目前超过六成的门店都在一二线城市。对于渠道的运营,秦力洪表示依然会保持直营和聚焦城市商圈的基本原则,变化可能会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优化城市中心与副中心、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之间门店比例,第二是提升单个门店的效率。
关于出海:美国市场成本与难度极高
今年蔚来的一件大事,就是体系化出海欧洲,把包括产品、服务、社区在内的用户全程体验,向欧洲复制,向习惯于现状的欧洲用户们传递新的高端理念。
秦力洪表示,目前欧洲战略刚刚开始,欧洲市场对于蔚来的品牌与文化整体上是认可的。欧洲市场年内计划建成20座左右的换电站,明年规划建成超过120座换电站。在欧洲,蔚来是抱着长期主义的精神,去一点点、正面地改变欧洲消费者的心智。
而对于另一个大市场美国,蔚来则是表现得更加谨慎。
尽管李斌早些也曾透露过有进军北美的规划,但是中美关系现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今年8月带有明显地方保护主义的《通胀削减法案》推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就算不考虑政治,从技术与商业的角度而言,美国市场的难度也要比欧洲市场大很多倍。在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标准体系,大多是参照欧洲或者和欧洲同步,和美国市场则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如果说同一辆车做成欧版要花几个亿,那么做一个美版可能就要花十几甚至几十亿。
所以对美国市场,蔚来不会放弃,但也同样会继续保持观望。
关于盈利:亏损约等于研发投入
此前,李斌已经表示,蔚来要在明年四季度实现品牌盈亏平衡,秦力洪也表示蔚来目前的亏损基本上已经约等于研发的投入。
今年三季度,蔚来的研发投入已经差不多到了30亿左右。随着电池业务、手机业务等新业务的开展,蔚来明年的季度研发投入预计会稳定在这个量级。
手机的研发先放一边,我们来看电池的研发,自研电池将是蔚来在长期盈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其中的逻辑,主要还是在于成本和毛利率的核算上。如果一辆电动车中,电池成本占40%,而电池制造商又有20%的毛利率,那么电池由车企自己来做,能够提升整车大约6到7个百分点的毛利率。一旦规模达到一定的值,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如果看比亚迪和特斯拉的财报,他们最能够赚钱的其实也是电池,如果不是自研或者自产电池,他们的财报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同。
所以,从长期来看,蔚来最近自研电池也好、投资锂矿也罢,都是站在长期的视角,去确保自己的盈利能力。
秦力洪表示,智能电动车的赛道达到巅峰期,至少还有十几年。所以在这个时候要在产品技术、服务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去增强竞争力,而不是去急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现在要做的,是方向不动摇、快速布局、跑步前进。
写在最后
一家初创企业想要取得成功,需要有两个因素:前瞻性和战略定力。前者考验的是企业家对未来形势的判断,后者考验的是对这种判断的投入决心。
从这八年来看,蔚来遭遇了很多质疑,但难能可贵的是,蔚来一直没有被舆论风向带着走,也没有盲从市场的大趋势,而是坚持做了一些自己既定路线上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这也许就可以被称为是蔚来的节奏。
当然,现在的蔚来远非安全,无论是规模、品牌认知、全球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也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但如果蔚来能始终踩住自己的节奏,把那些颇有前瞻性的想法,用战略定力实现了,做到这点,蔚来始终都还是有未来的。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 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 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