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王萌(二手车小胖说)
图文来源:网络转载,侵权删
(相关资料图)
转载授权:xiaopangfans
疫情的“洗礼”,会加速二手车市场的“消亡”么?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主不知老板难!这几天困在“京外”的我,看似潇洒内心焦虑,而几家二手车市场的老板们则是真的焦虑且从没潇洒。
本以为,疫情已经三年,应该是个头了,没想到今年的秋天却又开始了,新疆、内蒙、河南、天津......最近又是广东......山东......
可以说,中国二手车,广深、江浙沪、京津冀、川渝,四大区总占比超过7成,而且中广东又是桥头堡,山东又是“晴雨表”,如果这两个地方的老板都难了,那其他的地方可见更难。
本想这次广东之行和各位二手车市场的老板娘们聊聊“转型升级”的事,大家也特别想转型,没想到疫情,关门,彻底的冷静思考了。
这几天山东不少二手车市场负责人也聊了聊,收入减少、客户减少,疫情关门,可能很多二手车商还要房租减少,或者明年就“转行”了。
全国1300多家注册登记的二手车市场,难道真的要“消亡”了么?疫情,会加速这个“消亡”的过程么?
商场、市场、流量的“战场”?
这几年,随着城市功能的变化,政策引导的调整,互联网流量的影响力,传统的“市场”类的商业体正在遭受一波“彻底变革”的冲击。
就连北京曾经的“顶级”商场,现如今也是洗牌淘汰,重新来过,而对于我们汽车传统产业来看,商业体的“变化”也许就是我们未来将遭遇的现实。
曾经北京的二环边,长安街沿线,可以说绝对是全国地理位置“顶流”的存在了,那个时候买名牌,逛街,去赛特、东三环的燕莎,绝对是有面儿的,而如今,你问问身在北京的朋友,还记得么?
传统购物市场的改变都有了自己的“特点”和运营优势。
王府井+金宝街,北京文化+高端;SKP,顶级高端消费;合生汇、蓝色港湾,绝对是年轻人和家庭用户最愿选择的聚会之地。
吃喝玩乐逛,购物市场不再是仅仅购物,而是综合商业体运营。
而传统的汽车市场,购物都不算是高频,何况买车呢?几年一次的低频消费,动辄数万平米的汽车城,该如何“应变”呢?
需要什么样的流量,该做什么样的改变?
二手车市场,最后的“屏障”消失!
说起汽车市场,曾经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上的辉煌一环,当年的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被称为“市场晴雨表”,搬迁至北京北六环附近后就逐步被4S店园区所竞争,有多少4S店的老板是从这里“起步”的。
4S店的崛起和传统汽车市场的“衰落”是同步进行的,从1999年中国第一家汽车4S店开始,此消彼长和“回归”的变化也在这20多年中不断纠葛。
如果说以新车为主的汽车市场,纯粹是“地主”房租的依赖,那么很多二手车市场除了“房租”以外,还有一块重要的“屏障”就是二手车过户的服务费收入。
但是今年7月7日多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就明确的“放开”二手车经营,以后4S店、二手车商家,只要有“汽车销售”就可以有二手车经营资质,就可以自行开票纳税,就可以不再必须二手车市场“租房”。
放开限迁,放开限制,限制个人“经营”,以后,二手车独立品牌也许会像当年4S店从汽车市场“独立”出去一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时候二手车市场该如何“挽留”这些“摇钱树”呢?
没有了这些屏障,一些“地主”物业类型的二手车市场将面临其90%的收入来源都将逐步枯竭,真的是要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我曾经说过,骄傲的将军,这次真的敌人打上门来了。
二手车市场死而不僵,却也惊慌?
如果说当年4S店品牌授权开始独立出市场,二手车不能完全“照搬”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新车“同质”,没有必要“一车一况大卖场”,而二手车存在着“比较选择”和“个性差异”,所以对“大卖场”有一定的物理依赖性。
而且很多传统的二手车市场,已经有其多年形成的生态链和模式,面对冲击,总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机会,但是这一次似乎并不容易“闯关”。
传统二手车市场,本来在互联网冲击下,线下客户就开始逐年减小,而且是断崖式的下降,很多市场的日均到场客户不足五年前的30%,就算是有,也多是外省车商和中年以上的“传统客户”。
亦或是,互联网谈好,现场看车交付的“交付中心”,而非为以前能给商家提供客户的“交易中心”,之所以很多二手车商还没有离开市场,主要是B2B串货还有一定价值,内心深处对于“出去独立”还有恐惧心理。
但是,二手车市场,应该注意到,市场内越来越少的“年轻新生代”出现,留在市场的很多都是“老江湖”,江山代有新人出,一旦没有了新人,二手车市场的活跃度和吸引力就将下降。
二手车商,其实不想走,其实也想留!
最近,有很多全国知名,实力强,年轻的二手车企业家都在“密谋”要逐步“摆脱市场”出去“另立门户”,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市场房租越来越贵,或者相比较越来越贵,性价比下降。
2、市场内真实客户减少,商户之间内卷内耗,车商品牌难以独立。
3、强制过户费成本高,各种“管理”混乱,不利于企业发展。
4、市场口碑差,用户体验差,商品溢价率低,经营时间短,人员素质差。
5、外部展厅便宜,网络客户多了,老客户多了,4S店都在做二手车了。
所以,很多城市出现了二手车“两头商家”开始出市场,一种是中高端做品牌的二手车商家,要有自己的品牌价值,一种是大量中低端批发的商家,找个便宜的停车场,薄利多销靠网络,留下中间很多“夫妻老婆店”坚守市场。
但是,也有一些商家“静观其变”想“固守待援”留在市场,他们的理由听上去也有道理:
1、市场内商户多,车多,大家可以便利串货,互通有无,效率高。
2、市场一站式车务,配套“业态”丰富,整体运营成本熟悉且覆盖面大。
3、市场自然流客户减少,但是总有“漏网之鱼”,小店“捡漏”还是能生存。
4、目前大势不好,一动不如一静,大不了“转租”合作车位,不愿意冒险。
5、期待市场能够“自我革命”和“升级改造”,跟随大势,静观其变再决定。
走有走的理由,留有留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租户”们内心的“驿动”,但是二手车市场,如果还是固步自封,那就很可能是“等死”了。
二手车市场,硬件升级易,软件升级快,认知升级最难!
一晃进入二手车行业20年了,本身就从二手车市场的“管理岗位”开始做,所以也接触了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和客户,这几年尤其和“商业地产”的很多高人学习,和他们深入的聊了聊“汽车市场升级”的话题。
毕竟原来的“传统商场”转变为“消费文化Mall”的一些思维是共通的。
他们也走了全国很多汽车、二手车市场,他们的一些看法和思维也许值得我们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汽车市场,不能仅是低频小概率消费场景,毕竟买卖汽车,三年一次算多的,应该增加一些高频消费相关产业,尤其是好位置,初期甚至都是免费房租,只要能带来流量和价值的。
比如,某些商场早期引入的星巴克、LV这些品牌,都是采取的“让渡策略”,而非同类“聚集”导致的“内卷”效应。
2、硬件升级更多专业设计和实用结合,而不是“大货场”模式,很多二手车市场,为了多收“房租”,就是个大仓库,里面的车商为了省钱,别说品牌,更别提LOGO,就更难说设计了,给现在的很多用户感觉就是“LOW”的不行不行。
夏天大太阳晒,冬天寒风刺骨,100万的车也得风吹日晒,北方冬天还是一地冰雪没人管,吃个饭都没有环境,甚至只能泡面,这样的二手车市场,很难做好商家和自身的品牌价值。
3、多种业态组合和商业模型调整,很多新生的商场,有一些品牌是“收房租”而有一些品牌则是“流水分账”模式,其实这些都是一种“培养”品牌和商家的策略,毕竟竞争激烈,就算谈个恋爱还有个过程,何况现在很多老板投资卖车。
二手车市场为何不能给商家提供供应链金融?合作经营示范区?这其中真的就不能实现么?很多事,是想不想,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4、多元化组合的新媒体营销,汽车市场必须做大做强做好。别指望市场内的一些商家能自己做好这些,尤其是二手车商家,这个需要市场整合资源和专业持续的养成才可以,在经营时间、物业配合、外聘培训、邀请大咖多方面形成有规划有目标的整体营销和“重点商家”扶持才可以。
新媒体营销不是仅仅直播,更多是内容、引流、转化、售后一系列,很多传统市场这方面不仅没有人才更不舍得投入,很多商场这方面每年投入都会超过其收入的6%甚至10%,尤其是初期,非常重要。
5、定位和文化严重缺失。很多二手车市场就是“货场”,还停留在“菜市场”模式阶段,虽然硬件不断提高,虽然软件系统不断升级,但是在整体市场的定位,尤其是商家的合作运营中,总缺少一个“魂”的问题。
一提起,XX二手车市场,老百姓就说,一帮车贩子,骗人的忽悠的,不靠谱的,再加前几年很多“电商恐吓”老百姓,有知名度而没有美誉度,有商品而没特点。
6、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还是比较差。很多传统二手车市场由于有“政策尚方宝剑”所以在交易过户服务中,往往都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就是现在还依旧有一些市场是这样,老板说半天,底下人依旧还是“吃拿卡要”存在。
过个户,办个事,没有网络指引预约、没有现场免费代办,现在倒是有了健康码扫描了,要不然都以为还是上个世纪的服务,的确是体验较差。
7、员工培养和商户养成需要投入和时间。这方面,传统汽车市场基本上做的不太够,员工往往都是“自由生长”,除了一些“计件工”以外,尤其是管理层很少有培训和体系化知识结构,招商、运营,很多靠感情,北方市场特别明显,喝酒喝出来的关系,在以后经营中就不一定都好使。
商户养成更是“长期主义”的必须,现在虽然有一些这个网站那个平台的培训,尤其是直播啥的,但是本质上关于二手车商家的“经营”支持和培训太少,比如车源开拓、系统使用、税法支持、资金利用、数字营销、整备技术、销售技巧、售后体系等等一系列。
只有夫妻老婆店变成“品牌形象店”,他们做大做强了,才有市场做大做强,只不过很多市场“心魔”太多。
不愿意投入培养未来“可能自立门户”的商家,结果导致的就是市场内都是“小门小户”,遇到风吹草动,难有抗争。
写在最后:
其实,这些“外行人”说完了,我听着还是挺难受的,毕竟以前是二手车市场出身的人,但是又很现实,很一针见血。
二手车市场,以前是“垄断的好日子”也许“不思进取”但是也有”努力改变”者,只不过压力不足,动力不足,能力不足等各种借口不愿意“质变”。
电商冲击过,市场没怕,4S店挑战过,市场没倒,流量冲击过,市场还在,现如今,政策冲击来了,市场这次还能“渡劫”么?
趁着二手车市场还有一些优势的时候,“亡羊补牢”,真的去升级改变才是今后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也许创新改变是“找死”,但是总有一线生机,但是依旧不思进取“等死”就一定是生死存亡,而且很快就会到来了。
有品牌、有定位、有服务、有文化、有创新、有流量、有人才,也许我们逛逛新型商场再去看看没落的老商场,就会深有感触了。
不过,可能要先做一件事,这些二手车市场才能彻底”质变“,否则上面的说的这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你知道是什么吗?
看看谁的高人高见能说对!留言告诉我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