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全球资讯:2022年的新能源渗透率,发生了哪些结构性变化?

2022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13.8%提升到了23.2%。而这近10个百分点的份额提升中,我们拆解了各个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从中就能发现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2年发生了哪些结构性的变化,哪些细分市场在新能源车普及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哪些细分市场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爆发。

整体格局:两头大,中间小趋势加剧


(资料图片)

如果不考虑体量很小且几乎没有新能源车可选的大型车市场,那么无论是轿车还是SUV市场,两头渗透率高、中间渗透率低的哑铃型格局都在加剧。

微型轿车市场已近乎100%纯电动化 ,也不会再有新的燃油车出现。稍大一些的小型轿车和小型SUV,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分别大幅提升了25.3个百分点和11.7个百分点,其中前者系今年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最大的细分市场。

换句话说,在小型化的代步车市场,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要或者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控住的前提下,代步车市场的新能源化符合消费者的实际用车场景。

而在中大型轿车、中型及中大型SUV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同样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高端新势力、自主品牌高端车型为主的拉动作用下,部分具备高消费力又愿意尝鲜的兴趣用户大量进入。

小型代步车用户不在乎短续航,在乎的是便捷的用车体验和低廉的用车成本。而大尺寸高端车用户对成本不敏感,在乎的是超越预期的性能和颠覆式的智能电动用车体验。这两类人群,对于新能源的需求是主动的、迫切的。

总体来看,2022年1-7月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三成的细分市场,包括微型轿车、小型轿车、中大型轿车、中大型SUV。

其中, 小型轿车和中大型轿车两个细分市场,是今年成长最快的新能源车市场。

小型轿车市场中,比亚迪和欧拉好猫两款车型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考虑到燃油小型轿车已进入夕阳阶段,这个细分市场的新能源成长仍然给新车留下了巨大的多样化空间。

而中大型轿车市场中,无论是比亚迪汉对传统合资中型车市场的错位迭代,还是极氪001、蔚来ET7等对豪华品牌中坚力量的直接冲击,都已经开始对原有市场强者的根基产生动摇。同样,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成长,不是说哪一款车型要去和BBA这样的豪华品牌竞争,而是需要靠更多的品牌入局,实现自然而然的迭代。

发展潜力:中间市场靠什么推动?

依然不考虑体量很小且几乎没有新能源车可选的大型车市场, 2022年1-7月新能源渗透最低的三个市场,分别是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紧凑型SUV市场 ,恰恰就是主流家用消费者最为密集的三个细分市场。同时, 紧凑型轿车和中型轿车市场,也是今年新能源渗透率成长最慢的细分市场 。

务实、面面俱到的消费理念,以及一车多用的用车场景,决定了纯电动车在这三个细分市场,难以满足最广大人群的需求。而从供给端来看,这三个细分市场的纯电动车,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产品竞争力,在数据统计的时间里都还有所不足。

但在接下来,这三个细分市场能够看到两股推动成长的力量。

第一股力量,是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市场即将掀起的插电混动潮。

插电混动是目前解决主流家用车消费者面面俱到、多快好省需求的最佳选择。只要插电混动车的定价,落在燃油车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中,那么插电混动在主流家用车市场,有能力担起走量车型的职责。

目前,比亚迪秦PLUS和宋PLUS已经率先在细分市场实现了和燃油车同场竞争。接下来,哈弗、吉利也将会跟进,加快提升插电混动在品牌内的新车销量占比,甚至需要提前结束部分燃油车的生命周期。

第二股力量,是中型轿车市场即将到来的爆款产品激增期。

目前在中型纯电动轿车市场,可选车型几乎只有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但进入今年四季度后,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蔚来ET5都将开启交付,预计会让中型电动轿车市场快速扩大规模,并快速扭转中型轿车市场在新能源渗透率和新能源车市场增长中垫底的局面。

与之相反的是,插电混动在中型轿车市场并没有很好的预期。除了部分车型会采用增程式系统拉低入门价格门槛外,主销车型中不会再有热门的插电混动进入。

所以,结论就是,在目前新能源渗透率最低的三个细分市场中, 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市场必须要靠插电混动才能快速普及新能源,而中型轿车市场则处在纯电动爆发的前夜。

写在最后

纵观今年新能源渗透率的结构性变化,小尺寸和中大尺寸车型的新能源渗透已经有了很好的市场基础与消费需求驱动,需要依靠更多的品牌入局,以多样化的选项完成新能源对传统燃油车的迭代。而中等尺寸车型的新能源渗透,在当前的技术与成本条件下,难以依靠纯电动完成,必须要有足量平价的插电混动车型来满足一车多用、一车全能的场景。

而接下来即将爆发的新能源车市场,是中型轿车与中型SUV两个细分市场。不管是不是因为在产品定义上参照了特斯拉3+Y的布局,但从消费期望来看,这两个细分市场的电动化,将会引发主流市场中高预算兴趣用户的集聚。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 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 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键词: 中型轿车 小型轿车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