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深交所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众泰汽车这家深陷破产重整泥潭的企业却从未远离资本的注视。现在,它与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项目,这意味着,这家曾经死去的企业,又一次活了过来了。
回顾众泰汽车从破产到“复活”的历程,其中既暗藏资本操作的手段,也包含一家边缘车企重归产业之路的不易。
01
(资料图片)
靠资本运作复活
1998年,众泰汽车成立,它凭借山寨路线红极一时,在2016年销量达30多万辆,成为当年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 但自2019年起,由于资金链断裂、新车产品断代导致销量持续下滑,到2020年,众泰全年销量仅1674辆,企业进入事实停摆状态,命悬一线。随即而来的便是负债、破产、清算、重整。众泰汽车两年亏损百亿,拖欠经销商款项千万元,只能以股票抵债,当年众泰跌落的场景犹在眼前,相当狼狈。现在,搭乘新能源 产业的东风,靠着资产手段与地方政府投资输血,众泰又有了活过来的资本。
众泰之所以被处以“退市风险警示”,在于审计作假,财报真实性存疑,实际利润数据或存在“粉饰”行为。而众泰选择上市,为的是融资续命,其采用借壳上市的方式,亦折射出投机心理。第一财经曾报道,众泰内部人士认为,上市后的众泰汽车更像是在“玩弄资本”而非做实业。这一点,通过众泰上市后起伏巨大的股价,也能反映一二。
哪怕顶着“*ST” 的警示,过去一年里的众泰股价,也以绝对优势领涨乘用车板块。它从1.14元最高涨到9.94元,股价翻了8倍,堪称“妖股”。一家破产重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如此风生水起,离不开资本炒作。
从产品抄袭到资本狂欢,众泰汽车的每一步都迥异于传统造车之路,这让它成为汽车行业中一个异样的存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赛道中从不缺少骗子,此次众泰与重庆地方政府携手推进新能源汽车生产,很难讲它是真的决心重整旗鼓,还是又找到了新的投机渠道。毕竟,2019年浙江省给予众泰的那笔30亿元的纾困基金,并没有让它重新活过来。
02
众泰复兴的挑战
如果回到众泰汽车的实业部分,的确存在有价值的地方。 大概也正因此,仍有资本与地方政府愿意投资这家企业。 然而,重启生产线是一条艰巨的道路,除了资金,人员、技术、供应商经销商网络搭建,每一部分的梳理都非易事。
可以看到的是,自2021年12月众泰重整技术执行完毕后,其复产计划的确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先是工信部发布的第35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出现了众泰的T300车型;之后众泰方面也表示了尽快复工复产、后续将推出多款车型的意愿。
只是,考虑到众泰工厂停产多年,人才流失严重,原有的公司管理机制失效,复工复产尚需重新搭建管理体系、产业链上下游网络。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ST众泰方面也做出过相似的表达:“江苏深商在引入产业资源、技术团队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具体的时间安排和方案,现阶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快使公司复工复产,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众泰过往依赖的投机行为与其公司治理思路脱不开干系,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重建管理体系、吸纳新的人才意味着摆脱旧管理思路、管理体系的可能,在新赛道上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制造路径,有助于为众泰洗去抄袭者的污名,带来新机遇。不过,推倒重来不仅需要勇气与魄力,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能说,如果江苏深商20亿的重整投资款项到位,加上60亿元募集资金的定增计划,众泰会有重启的资金实力。
汽车产业虽然复杂,说到底人才是关键,什么样的领导者,造就什么样的品牌。众泰重启实业的难点,也在于人。
众泰破产重整后,江苏深商以24.22%的股权,成为众泰汽车第一大股东,背后的实际控股人为一个名叫黄继宏的人,他也是深圳市国民运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股人。
深商控股-黄继宏
黄继宏在接手深商集团时,曾通过大肆变卖资产迅速获利,这一操作利于个人短期收益,但不利于集团的长期规模化的发展。套用黄继宏操作深商资产的经验,众泰的命运显得更加难定。众泰能否重归实业之路,目前来看仍是未知。
03
“拿来主义”还适合今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吗?
山寨、模仿、拿来主义一直是众泰汽车的传统。
众泰汽车的前身永康市铁牛机电有限公司,主营五金和零部件。一家五金企业想要涉足汽车制造行业,优势在零部件供应链,但缺陷也很致命——缺乏汽车产业最关键的技术研发传统。2003年才统筹造车项目的众泰,先于吉利等自主车企拿下一条丰田特锐车型的生产线。两年后,从外形到内饰都与特锐高度相似的众泰2008下线,2006年1月,这款小型SUV正式上市销售,当年便狂销1.1万辆。
此后,众泰在车型研发上便走上了一条抄袭的不归路。从糅合多款车型的轿车Z500,到保时捷、奥迪、路虎等豪车翻版,凭借出神入化的“拿来”习惯,众泰汲取多家品牌长处,得名“皮尺部”。这也导致它在市场上的走红,一开始就带着对品牌价值的磨损,很难长续发展 。
虽然在本世纪之初,面对已经积累了数十年发展经验的合资品牌,尚在起步阶段的自主品牌难免借鉴一番。但像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起步之后均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技术,塑造品牌实力。一味依靠靠合资技术的自主品牌如华晨之流,最终都走向了市场的边缘,直至死亡。
众泰已经死过一次,如今走上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一方面属于顺应时代的选择,可另一方面,它缺乏新能源赛道的经验,很难看到它的优势所在。在众泰停滞的这几年,主流自主品牌已从电气化转向智能化的比拼,如果众泰在这条新赛道上重走“拿来主义”的老路,或许可获得一时噱头,然后呢?
那些背靠雄厚资本进入这条赛道的企业,格力、恒大,没有谁走得更容易,众泰仅有的传统造车经验,放在今日同样微不足道,不知道有了重庆璧山区政府的支持背书,众泰的新能源造车之路,能够走得更正一点。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