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反复多变的疫情,多地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做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其中,部分地区对途径封控区、管控区、临时管控区、防范区的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含网约车)采取区间运行、甩站、绕行、停运和减少派单等措施多少会给通勤的小伙伴们带来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情况,采取什么出行方式才是当下最便捷且安全的呢?
我们不生产污染
我们只是出行的搬运工
——“二八大杆”(自行车)
说起自行车,可能印象里它只不过是一个时代的过客,那时候的人们出行方式就是骑着“二八大杠”后面驮着另一个同志,后面的同志还得是双腿朝外侧坐,如今我们这样的回忆,放到荷兰它仍然是“现在进行时”。虽然中国拥有自行车的绝对数量肯定当之无愧排名世界第一,但在人均拥有自行车数量和骑车出行的比例上,荷兰却远远超过中国。荷兰的自行车数量比人口还多,有总人口的1.4倍。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市民们出行有七成都是靠骑自行车,两成靠公交,剩下的才是依靠其他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已经成为了荷兰不可忽视的文化。而我们对于自行车的意识只是停留在了对过去的回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还记得你家曾经的自行车长啥样吗?让我们通过中国70年代至今回忆一下曾经的三转一响之首——自行车
欢迎来到 70 年代
一年工资=一辆自行车
本图为电视剧《人世间》剧照
提起“三转一响”,历史的画面感就扑面而来~啥是“三转一响”呢?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自行车屈居首位。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那可是妥妥的“奢侈品”,因为购买一辆自行车不止要钱还得要“票”。那时候有辆自行车,跟现在开辆好车是一模一样的。
三角形的车架设计,车头与车座之间有一根钢梁,再加上28英寸的轮子,人们也就习惯地将这种自行车称之为“二八大杠”。
在使用方面,“二八大杠”除了上下车不方便之外,它非常稳定,结实,后座还能负重二三百斤。至于速度就更不用说了,一天可以骑行250里。因此“二八大杠”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国人的喜爱。
欢迎来到 80 年代
自行车>黑白电视
本图为电视剧《正阳门下》剧照
80年代是自行车最为兴盛的时期,自行车以平均每年50多万辆的速度增长。自行车走进千家万户,工友们骑车上下班,插科打诨谈笑风生,稳如一条流动长城,由此成就自行车王国的美誉。
永久、飞鸽、凤凰、金狮牌、红旗,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大牌子,买车就应买这些牌子,倍有面子。相信家长们青葱时代,永久大杠或者飞鸽凤凰,一定骑过,或者坐过。
欢迎来到 90 年代
自行车<小汽车
本图为电视剧《山海情》剧照
90年代中期,北京自行车保有量居全国各城市之首,1995年全市有自行车831万多辆。
90年代逐落幕,自行车从一开始的“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再到90年代逐渐被“抛弃”。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力逐渐被发动机取代,“二轮”逐渐被“四轮”替代。依靠人力来提供动力的自行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摩托车、小汽车,出现在中国的马路上。自行车也不再是“财富”的象征,骑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
转眼至今
自行车≠老旧 私家变共享
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运动功能,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代替。
“飞鸽、永久”也不在独享殊荣。山地车、变速车、高档赛车等遍地开花。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娱乐功能,人们不再仅仅是骑车而是玩车。
近些年出行的方式丰富了不少,汽车公交地铁应有尽有,自行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技术再发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摆在眼前。打车贵走路累,买辆自行车,既要操心停哪儿还要防盗,简直活受罪。
陪伴几代国人一路走来的的自行车携共享模式重返街道,拯救人民群众于水火。
就像今年五一复工首日,北京市民因多处地铁站封控等原因,纷纷选择共享单车通勤。
少女靠它减肥瘦身、大妈靠它活络筋骨、上班族不再怕堵车、情侣们又添新狗粮,大伙再一次享受到了自行车带来的便利。
岁月如轮,轮辙有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近些年,随着出行方式的丰富,汽车、公交车、地铁应有尽有。
但如今疫情形式严峻,陪伴了几代国人,自行车重回大众眼帘,恍若回到我们年少的时代~
疫情当下家里没自行车的
麻溜去街边扫辆共享单车
要不然,去晚了共享的都扫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