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杰
不得不说,已经2年多的疫情煎熬下,突如其来的又一波高峰,让后市场淡季来的更猛烈一些。
可以说,整个行业赚钱的少,能逆势大发展的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汽配商正在朝两极化在发展。
1
两极化之一
01
案例1
Z某,在某省是当地全车件大哥大。联合一群小弟常年耕耘成了该省最大的全车件汽配商。
这两年疫情都没受影响,但生意“越做越大”。
每年生意规模确实越来越大,用他的话说,今年又增加了500万库存。
但是钱却没赚到多少,赚来的钱全砸到库存里去了。
无独有偶,各地其实都有这类大哥,规模挺大,库存越做越大,终身在为库存而奋斗。
02
案例2
C某,是当地某大牌润滑油代理商。参观他仓库时,常备数千万的库存。
“不压货不行啊!代理资质就没了”。
当听到他抱怨价格透明到,扣除各项成本出一件赔一件,就靠走量,年终拿个返点赚钱。
说起他们这么大的流水,就靠年终那点返点,有的时候甚至返点都得打出去,无比凄凉。
请教行业门道时,他说, 他的朋友们 都是这么操作的。
“要么一箱里面放两瓶假的,要么把下游不要的发票卖出去”。
但酒意尚存的理智,一直让他强调,这都是他的朋友们干的,不是他!哈哈
随着竞争加剧和利润缩小,专业分工出现。第一极其实是重点服务于厂家的经销商,他们依靠原始积累的资金和代理权优势,通过这个壁垒,来获取自己在该区域的一定定价权。
这类经销商,从本质上是靠制造区域“垄断”定价权,为下游经销商提供供给服务来获取生存空间。
存在的危机是同类可替代产品越来越多,有可能自己辛苦构建的“库存优势”变为废油废铁。
2
两极化之二
01
案例3
D某,一直在某省城做配件商,小有成绩。靠配件生意积累了一个小富即安的家业。
看着以上Z和C的干法,自己萌生了退意。心想,这么下去一不小心就倾家荡产啊。
分析完发现,“轻资产”的打法就是利用自己在汽配城多年积累的人脉。帮着找找件。
虽然自家只有一个品牌产品,但是修理厂很多其他车系的需求也会寻过来。
慢慢做起了帮修理厂找件的生意。
后来联合几个类似的小伙伴,一起出费用合并地推。组了一个十几人的地推,把省内的修理厂扫了一个遍。
不过松散的地推找件联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D组局付出的多不用说。很多找件需求,到了联盟成员那边,人家私下交易了。
联盟约定是要共同拿出销售额的3%做共同费用。可是用了多少方法,成员飞单率保守一半以上。而且愈演愈烈。
最终,联盟地推缩减到了2个人,就是和D熟悉的几个配件商配合。
但是前期地推积累了大量的微信群来维系修理厂用户。
D索性就把自家的代理产品库存委托给了更大的代理商,自己专心做起了修理厂的找件的生意。
这是汽配行业另外的一个极端,放弃掉重资产,甩开厂家压货的任务与套路。专心拿订单,赚“拼缝”的钱。
3
两极化成因
很遗憾,我给大家举的案例都很普通,没有给大家写一个“日赚百万不是梦”的逆袭模型。以上三个普通到我们每个汽配商周边都有这样的人。
这正是现在我们汽配圈的现状和生存状态。
或激进、或保守、甚至擦边法律红线的活着。
真正产生今天变化的原因有几个:
01
利润变薄了
原来的高利润可以掩盖很多发展的问题,大多数的配件经销商也无暇进行核心竞争力建设。
老板自身都会忽视,一句话,忙着捡钱谁有空放着钱不拣去提升?这是大多数人的心态。
所以管理缺乏、成本损耗、服务隐患,这些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是事。
利润变薄了,跌破各项成本了。开始着急了,过去欠的内功的账都显现出来。
汽配商既抓上游、又拉下游,还得同时对付同行及自家员工出去单干的各项业务的危机,经销商的能力根本不具备。
02
资本介入
不管我们如何不待见,资本进入会加速竞争,让原本“不公平”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同行竞争最起码有个盈利的底线,资本催熟下,市场报价会跌破“成本价”销售。好比,某虎把轮胎在经销商基础上,减几个点挂网上卖!你咋玩?
人家可以叫“战略性亏损”。
03
修理厂可选项多了
修理厂不再像过去那么闭塞,每天各种经销商、平台、互联网找上门去。
从过去的行商找配件,翻身变为坐商选供应商,而且各方打扮花枝招展的让挑花了眼,心情不爽了还可以“换一批”,深深“红浪漫”的代入感。
04
品牌和产品不稀缺了
在过去迷信国际品牌,找件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首先产品质量及生产工艺已经扁平化、甚至内卷到假冒伪劣比原厂质量还要好的境地。
人们也没有再迷信大品牌,越来越多质量好、服务好的二线品牌、国产品牌、主机厂第二品牌,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
过去厂家构建的分销授权体系也在逐步崩塌。
05
创业门槛降低了
长时间的行业交易,为这个行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打工到可以自己做生意的“小老板”。
一个业务员跟老板干几年,脑袋活点的就开始动脑筋,手头积累了不少客户,凑点钱找个上游进点货(甚至先不用进货)就可以单干。
因此,造就了一批批的小老板杀入市场,他们是个体户,可以放弃社保、加班费、自己和家人不领工资。极地的运营成本和对生存的渴望,让配件的利润一步步压缩,逼近成本价。
最近公司事情太多,今天先聊这么多,下篇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