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迎来了一场春雪,让很多本来已经脱了的秋裤又穿上了。像极了这个时候的后市场,寒!但是不是倒春寒?
1
资本遇冷下后市场的买买买事件
昨天AC汽车总结了开年两个月来的5起并购事件:
3月16日,全车件企业“百川联合”官微发布《关于百川联合与浙江鼎腾业务融合的告知函》,文中表示,为了让两家公司的所有资产和业务顺利完成融合,定于2022年3月1日为两公司公司业务交接转换日期,并对此业务转换工作中涉及的财务业务操作进行规范。
2月中旬,大唛养车宣布完成山西车自主养车连锁母公司—山西焱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战略并购,正式启动山西市场。
2月15日晚间,长久物流发布公告称,以1530万元收购北京恒安广信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
2月初, Stellantis集团官微发文称,计划将山东“优配车联”、上海“建鑫”、福建“隆信达”三家企业整合成为一家统一的全国性汽车配件经销商。
1月14日,精典汽车发布公告称,拟以150万元购买成都信义车管家汽车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
从去年开始,后市场的资本进入已经开始减少,排除了整个大资本环境的因素。后市场的投资“热度”确实也在减少。
换之,带来的很多企业在无资本支撑下,开始产业内寻求出路,还有些手握资产的考虑在这个时候抄底并购一些资产。所以造成了买买买成了现在一波旋律。
预计在未来的一长段时间,买买买还会持续。产业内的并购潮来了。
2
抱团取暖还是强强联合?
我经常将并购比喻成再婚,并购的结果背后面临太多的妥协和隐含。当“结婚”后(还是各自带孩子的二婚),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最重要的是利益分配,各自有立场,差异还较大。
1
利益套现
如果将并购当成一次再婚婚姻,那么很多并购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过一辈子。很多是为了换个“北京户口”、“分个家产”。
大多企业的核心客户和核心能力都在几个关键人手中,并未将生意变为企业系统,所以造成了被并购方盘算一下把“不值钱”的公司卖给并购方,值钱的“客户关系”等核心资源,再找个亲戚注册一家公司继续干。
2
并购方的目的
很多并购方的目的,或是为了满足资方的业务对赌压力,自身业务增长乏力,算账下来并购企业省钱上业绩快。因此不去重视后续的问题,更多为了完成眼前的数字。
3
文化融合
后市场企业,整体的企业规范化程度低。很多企业基本都是老板文化、土匪文化。因此造成并购双方或多方企业的习惯融合。
4
心态问题
被并购方完成后,从老板变成了“员工”,为自己干的朴素目的没了。甚至还能领份高工资,那可是旱涝保收的“纯利”啊。因此,没了原来做业务的动力。
所以,并购之前需要先搞清楚并购目的,双方企业融合资产,是优势互补的 “强强联合” 还是各自心怀鬼胎的 “抱团取暖” 。
3
我看好的几个并购模式
1
创始人团队互补
不得不承认,创始人这个活不是一般人干的。尤其在后市场端要做一个产业链的事情,需要的创始人(创世团队)技能很高。
当大家单干久了,发现无论如何都做不起来(通常两年没啥大进展也就算了),不如找个适合当老大的,大家性格、资源、技能互补,相互大价值观上没啥冲突。这需要有一方愿意“低头”。
2
生态互补
这个的前提是并购方企业本身有一条核心主线成立,在后市场端大概率是渠道通路。然后围绕着这个核心企业的可延伸的子板块企业,这些企业深扎一个细分领域。搭载核心并购企业的渠道优势能够更快的发挥各方优势。
可以参照小米的生态企业布局方式。小米通过手机等核心业务把通路建成,一切围绕小米用户的可用的品类,充电器、电饭煲、平衡车、插线板.......
3
跨区域联合
后市场的运营属性决定了,很多企业是具备区域优势属性的。当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优势的核心企业时,通过寻找本地的“地头蛇”,通过跨区域整合完成全国业务加速。可参考康众汽配连锁的成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