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视力问题,家长很挂心,一旦有近视的苗头或是已经发生了近视,家长们都会千方百计寻找近视防控的方法。代购低浓度阿托品、哺光仪热销、还有宣称可以防控近视的框架眼镜……家长们追捧的这些“神药”“神器”都有效吗?即将到来的寒假,家长们又该如何打好孩子“视力保卫战”?扬子晚报邀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主任沈烨宇来详细说一说。
通讯员 李娜 蒋佳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低浓度阿托品:公认有效但家长别太心急
近视防控“三驾马车”分别是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低浓度的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佩戴角膜塑形镜。其中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国内少数医院以院内制剂的形式上架,引发家长们排队购买,甚至高价代购,俨然是许多家长眼中的近视防控“神药”。
“对于低浓度阿托品溶液,家长们还是不要太心急,要谨慎使用。”沈烨宇主任提醒,阿托品溶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散瞳验光,将常用的1%的阿托品稀释100倍后,就得到了低浓度的阿托品。它控制近视发展的原理是作用于眼球眼底的脉络膜,使血管丰富、血管扩张,进而增加眼球壁的厚度,“就像皮球一样,眼球壁变厚了,皮球就不容易被吹大了,眼轴长度的增长速度也就得到了控制。”沈烨宇表示,但是低浓度阿托品的长期应用对眼睛调节功能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虽然这种影响尚不构成病理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目前国外对低浓度阿托品应用于近视防控的观察报告还未满五年,国家药监局也没有批准任何一款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正式上市,所以对于“神药”的应用家长还是不要太心急,更不要自行购买,如果使用院内制剂,也一定要有长期监测。
哺光仪:可能有效也要当心副作用
哺光仪是近年来走红的近视防控产品,但与此同时,哺光仪是不是“智商税”也是很多家长的疑虑。沈烨宇主任介绍,哺光仪是模拟太阳光中特定波长及特定光束的红光,这种红外光线穿透力很强,可以直达视网膜下的脉络膜,通过刺激脉络膜循环,达到增加脉络膜厚度,从而控制眼轴长度增长。可以说,哺光仪是光学版的低浓度阿托品。
那么通过哺光仪的光学作用,能防控近视发展吗?沈烨宇主任表示,答案仍然是不确定的,因为目前还没有长期的研究数据来佐证。从临床上观察,有些患者可以达到控制近视的作用,但有些并不理想。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它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沈烨宇主任介绍,以往玻璃工厂的工人容易得白内障,这是因为生产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红外线,长期红外线的照射会使得晶体混浊,加速白内障发生。虽然哺光仪每日使用时间不长,但仍然要注意累积效应,会不会造成晶体密度增加或是白内障发生,需要打个问号。目前对于哺光仪的使用,临床上还没有形成专家共识,所以家长应当谨慎使用,如果使用也一定要定期监测眼部各项数据,防止伤害发生。
防近视框架眼镜:低龄儿童可以使用
在近视防控的“三驾马车”中,角膜塑形镜,也就是俗称的“OK镜”,在临床上使用也非常广泛。但角膜塑形镜有年龄限制,患者必须年满8周岁。如果孩子在8周岁之前已经发生了近视,在注意生活中用眼卫生的同时,还有其他“神器”可以选择吗?有一些号称可以防止近视发展的框架眼镜,是否真的有效呢?
沈烨宇主任介绍,正常的近视框架眼镜是个凹透镜,镜片上是单焦点,而有些“近视防控框架眼镜”的镜片上,在镜片光学中心外的一圈,会做上蜂窝式的小透镜,戴上后产生的效果,其实是模拟了角膜塑形镜的作用。这种特殊的光学眼镜确实比普通近视眼镜有一定的优势,但总体对近视控制的有效率比角膜塑形镜要差一些。一般来说,没有达到8周岁的近视孩子戴这种眼镜是可以的,8周岁以上的孩子,出于经济因素或是父母不在身边没法安全佩戴角膜塑形镜和定期随访,选择这种特殊的框架眼镜也是可以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延缓近视发展有效率是个整体的概念,具体到个人可能有人效果好、有人效果差,使用任何一种近视防控方法都不能保证100%达到理想防控效果,仍然需要医生根据情况来制定干预方案。
寒假在家
近视防控注意这三点
沈烨宇主任提醒,寒假近视防控,家长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无论哪种神药、神器,其实都不能替代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对视力的积极作用。寒假气温低,家长仍然要尽量多带孩子在自然光中活动,如果一天不能达到2个小时,选择天气较好的时候出门,一周累计达到14小时也是可行的。
●注意孩子的照明。无论孩子读书写作业,还是练琴画画,都要注意孩子照明。最好选择护眼台灯。普通白炽灯频闪在50Hz,而护眼灯频闪参数要达到10倍以上,光照强度应在300-500Lx,最为合适。
●注意“20-20-20原则”。孩子读书写字等高强度用眼,每20分钟把眼睛看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地方休息20秒,避免眼睛长时间调节过度,缓解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