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7年时间憋出大招,苹果头显Vision Pro虽谈不上完美,但至少赚够了吆喝。
从行业角度来看,Vision Pro对于XR产业的提振作用远远大于产品本身。目前各个玩家还在摸索行业标杆,迟来的苹果头显仍能“吃上肉”。
而同样是被跳票多年的“倒霉”业务,苹果汽车(Apple Car )的处境已经可以说到了“危机”阶段。
如今新能车行业将进入淘汰赛,前有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的“埋伏”,后有小米汽车这样的“追兵”,苹果汽车能像头显业务一样抓住行业最后一张门票吗?
9年漫长造车路,苹果仍在摇摆
苹果造车究竟难在哪里?简单用一句词概括:有心无力。
从乔布斯时代正式立项“泰坦计划”,到库克时代一波三折,苹果内部在路线选择上一直摇摆不定。
最初,乔布斯计划造出整车,但随着库克接手苹果,“专注自动驾驶”一派占据上风。
此后,高层重新立项L5级无人车,但随着团队解散重新,新车型又被降级为L4级,价格也从售价超过十二万美元,跌到如今不足十万美元。
多年来,苹果汽车业务高层一直频繁流动,导致整个团队很难坚持同一种线路。
毫无疑问,“不懂产品”的库克要背上大锅。
作为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支持者,他认为,未来软件将成为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驾驶也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这一选择直接引起了苹果汽车团队第一次大变动,也让泰坦计划已经错过了造整车的最佳时机。
在此后多年里,泰坦计划负责人多次易主,整车派和自动驾驶派轮番上任,苹果造车的牵制也被路线之争牵制。
图:苹果汽车离职核心成员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熟悉的味道?
没错,苹果的头显业务也曾在路线之争上陷入迷茫,直到库克选择了一体机线路,头显项目才算被熬了出来。
随着头显项目逐步推进,库克也需要抽出时间好好解决下苹果汽车的线路之争了。
被拒绝的供应链
同样的闹剧也出现在代工模式上。
一方面,苹果在2020年筹备了一条汽车生产线,但与此同时,苹果又在频繁寻找代工厂。
在过去一年里,苹果先后与韩国车企现代、起亚传出合作绯闻,也包括日产、知名“代工皇帝”麦格纳、豪车品牌保时捷甚至是富士康、立讯精密。
可现实情况是,老资历的传统车企们不愿放下身段,其他车企又难以满足苹果的要求。
在一次又一次闭门羹面前,苹果的造车计划进展缓慢。
今年2月,供应链又传来消息,称奇瑞与苹果达成合作,将成为苹果汽车代工商。
这主要缘于立讯精密与奇瑞达成的合作协议,让后者获得了代工权。
但在笔者看来,奇瑞或许会帮助苹果完成验证车型的生产,但并不会长期专注于为苹果代工。
主要原因在于苹果的工业模式需要一整套完整供应链体系,而以奇瑞的体量来看,现有工厂基本围绕自有品牌布局,很难抽出资源再去为苹果补齐供应链。而立讯精密又缺少造车经验,只能先从Tier1做起。
因此,如果苹果高层真的确立了整车路线,那必须寻找一家可以长期合作的代工车企。
头显业务,为造车铺路?
在总结完苹果造车的两大难题后,让我们回过来讨论下苹果未来造车之路会怎么走。
有人认为,苹果在Vision Pro推出后,选择了元宇宙业务,而放弃了造车。
笔者并不赞同这个观点——相反地,苹果将借助头显业务,进一步补齐苹果汽车的生态环境。
但这也仅仅限于“软件生态”。
虽然苹果汽车一直难产,但其实苹果一直在车联网领域积累经验,混得“风生水起”。
这里就不得不提CarPlay了。在每年WWDC大会上,苹果都会公布CarPlay的最新进展。
去年,苹果宣布全新一代CarPlay正式亮相,从中控升级到车控,这一代CarPlay的更新幅度之大,几乎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智能座舱。
要知道,在打通了仪表盘后,新版CarPlay已经能掌握汽车的数据,而这需要一部iPhone就能实现,换作其他车企,则需要一套“内置系统”才实现,这足以从侧面体现CarPlay的强大。
回过头再看头显业务,苹果自己将VisionPro定义为“空间计算机”,并将visionOS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空间操作系统”。
而所谓智能座舱,正是“第三空间”。
在如今这个万物皆可上车的时代,VR/AR上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VisionPro强大的交互能力,势必能为下一代CarPlay带来更多想象力。
此外供应链给出的消息来看,苹果汽车的设计思路大致为——没有方向盘、油门或是制动踏板,中控台配备一块屏幕,完全依赖无人驾驶车。
在这种情况下,头显设备将是最好的车内娱乐硬件。
但CarPlay的强大,已经让一些车企选择了放弃。
例如今年4月,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宣布放弃苹果CarPlay以及谷歌Android Auto,只用他们自己的车载软件系统。
原因是CarPlay或Android Auto“过于越界”,他们并不想给苹果做嫁衣。
放弃的CarPlay并不止通用一家,宝马和丰田均未支持新版CarPlay,电动车新势力车企更是集体抵制CarPlay。
虽然以iPhone的生态体量,CarPlay并不缺少用户。但若是苹果汽车业务不见好转,越来越多的车企会转向自研系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苹果造车太难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