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包头稀土高新区:汇聚创新磅礴力量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环球观察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手段,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坚持高端集聚、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积极梳理产业链技术瓶颈问题,形成攻关任务清单,开展“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形成“补链强链”技术群,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疏通转化堵点 打通“转得慢”瓶颈


(资料图片)

连日来,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公司年产2000吨高世代高精度稀土抛光粉正在试生产,这是该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共同申报实施的科技兴蒙项目。“我们生产的抛光粉主要应用在光学、光电、平面显示等玻璃的精密抛光。经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已全部达标,目前正在做产品的市场推广,预计7月份正式投产。”华明高纳副总经理银新元说。

据了解,华明高纳是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2018年开始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加速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滞后等难题,积极推动企业与国内研究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与本地300多家企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产学研合作,建成了8条中试生产线,累计孵化及引入创业企业50家,获得授权知识产权47项。

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稀土固态储氢生产车间,赵鑫博士团队正在记录设备生产的关键数据。该团队建设的年产10台(套)搭载储氢合金的氢气回收、存储、再利用系统新产品,解决了储氢合金高效吸/放氢动力学及热力学的产业化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在新能源、大型风光电领域储能装置等方面的开发应用。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瞄准产业链卡链处、断链点,聚焦“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协调整合科研、投资、孵化等各类创新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供给源头,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目前,稀土高新区集聚了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研发平台158家,专业领域入库人才达到1821人,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成效凸显。

培育专业队伍破解“谁来转”难题

近日,位于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异常忙碌,该企业与包钢集团电气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西北地区首家落地的大型机器人研发中心,旨在借助包钢集团电气有限公司对包钢集团和整个西北地区电气行业现场工况的了解以及商业平台效应,结合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精准拿出能够服务于每一个工位、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需求、能够把产业工人从危重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的相关方案。

据悉,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智能研究院、上海交大机器人研发中心等高校研发平台,开发出机器人控制器、驱动器、系统软件平台等多项领先技术,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稀土高新区老牌驻区企业,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拥有2000余万元仪器设备,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稀土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等平台,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展胶原、生物医药等产学研项目近20项。“东宝生物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至5%投入到科研中,研发团队硕士学历占比60%以上,具备了年产13500吨明胶、4300吨胶原蛋白的生产能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技术人才和良好政策的支撑。稀土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政策补贴与研发投入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加年度科研投入在同期销售收入总额比重,以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优化人才结构,通过完善科研环境、投入科研经费、累积学术资本、提高薪资待遇等,让科技人员安安心心搞科研;提升软硬实力,设立独立完善的科研场所,建立长期发展规划,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数量,加强产学研合作能力。

此外,稀土高新区全方位了解企业研发困难,积极对接技术转化承接载体,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升级各类创新平台,协助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有力推动破解了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题。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科技
精彩推送